返回第95章 又见沈阳故宫(求订)  我来自大明辽东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来使入殿觐见。”

“不是上次的那个公公。”黄重真听之,原本略有些忐忑的心情,立刻大定。

于是,宫门口的八旗守卫,也都齐声嘶吼,声音低沉有力,像是要在气势上压倒这行军容整齐的明国使节。

这座尚未扩建的宫殿,从奴酋决定迁都沈阳时才开始建造,但无论规模还是历史的厚重感,都无法与大明的紫禁城相比。

正如黄重真所说:“两扇门,一个殿,十个亭,仅此而已。”

不过,祖大乐等人都未曾见过皇宫长啥样儿。

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伤害,再加上守卫的确森严,便格外觉得雄伟壮观。

女真人的下马威也确实下得很足,尤其是宫内两旁传来的隆隆战鼓之声,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但临进传说中的龙潭虎穴,心中还是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你好呀,又见面了,沈阳故宫。”

黄重真是从钢铁森林般的22世纪穿越而来的,自然没有一点儿的心理负担,只是轻笑着与之打了个招呼,便蓦然提气,大声喝道:“全体都有!齐步走!”

一行少年一个激灵,胸腹间誓死的浩然正气再次被激发,便在祖大乐的带领之下,毫无惧色地进入了高大深邃的宫门。

并且穿过了林立两旁的十王亭,无视亭边轰隆作响的战鼓之声,直至大政殿前的阶梯之前,才停住脚步。

阶梯很短,也就三十来阶吧。

每隔三阶,便左右都站着一名全幅武装的八旗子弟。

他们腰挎战刀,一手握着枪杆,一手握旗杆。

代表着八旗部落的八种颜色的锦缎旌旗,随风飞扬,猎猎作响,好不威武。

但即便如此,仍无法掩饰阶梯过短,故宫过窄,前方议政议事用的大政殿,也过于狭小的事实。

吴三桂因为家世颇丰,小的时候曾随父亲取过经常,因此是一众少年中,唯一有机会远远瞥见过大明皇宫的。

不过他就是个二愣子,眼看着传说中的龙潭虎穴竟不过尔尔,便张大嘴巴怔怔地说道:“原来奴酋的故宫,居然才这么点大。”

好在黄重真提前预料到了这一点,便跟祖大寿说让他站在队伍的中间,再加上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又有秋风瑟瑟,便没有被别人听到的。

唯独祖大寿撇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左右的周吉与袁七,也都狠狠地捅了他一下。

大政殿前方的狭窄平台上,正立着一名锦衣绸缎的少年。

他一手端在身前,另一手通过锃光瓦亮的前额,随意地伸向脑后,正潇洒地玩弄着他那漂亮的金钱鼠尾辫,脸上现着贵族的标志性浅笑。

不过,当他看到明国使团踩着整齐的步伐由远而近。

虽然只穿着简单的麻布军装,腰间也只是随便地挎着一柄厚重的斩马刀,便连火铳都没有一支,强弩都没有一柄,却偏偏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自信与洒脱来。

锦衣少年便轻咦一声,俊朗的面上先是好奇,旋即就逐渐变得凝重,最后竟然陷入了沉思。

“这便是关宁军的将士么?明国,竟已有了这样一支军队?宁远城下力阻父汗,觉华岛上力挫老五哥的,便是他们吧?

若以这种整齐划一的步伐,精神饱满且全副武装地迎面而来的,不是这三五十号人,而是一个万人方阵,那又该是怎样的威武呢?

白甲铁骑自不用说,那是大金国的王牌,精锐中的精锐,满万不可敌。可普通的万人队与之相比,孰强孰弱呢?”

念及此处,一向自信的女真顶级贵族少年,骄傲自负的心中,竟没来由地生出了一丝忐忑。

“不过好在,即便是再精锐的军队,一旦到了明国官员的手中,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掣肘。

便连父汗也说了,明国的军队其实都不孬。杜松、刘挺,无一不是悍将。戚家军、白杆兵,这些南来之军,也无一不是铁军。

只可惜,杜松和刘挺因为杨镐的瞎指挥,从而将自己和全军精锐都葬送在了萨尔浒之战中。然而便连父汗自己也承认,这场事关国运的大战,赢得有些侥幸。

若非杨镐分兵过度,还自负到将全军的布置都写信告之,若非杜松贪功冒进,若非刘挺迷路,若非马林怯战,若非李如柏溃逃,那么孰胜孰败,还真的不好说。

至于匆忙驰援的白杆兵与戚家军,皆因辽阳城的一战而下,从而成了孤军。但即便如此,装备不足的白杆兵仍无畏地发起冲锋,全军将士,力战而亡,无一投降。

戚家军趁着白杆兵冲锋的时候就地立寨,用火器炮轰围拢过去的大金步骑,杀伤甚重。

然而最终,却因明廷的火器供应不充足,弹药耗尽,营寨被突破,便又结成鸳鸯阵浴血杀敌,直至全军战死。

这场大战,父汗和二哥五哥八哥等人,都是亲历者,二哥五哥八哥更是有着亲自出战,甚至冲锋的经历,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此人正是年少轻狂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