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汉洲扩展的方向  1635汉风再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36年九月,对于汉洲来说,是一个丰收的月份。

建业城和黑山城两地两万三千多亩农田相较于今年二月,迎来了一个算是丰收的季节。各类粮食作物共计收获了三千九百多吨,其中占比最大的粮食种类,仍旧是玉米,高粱,土豆,红薯以及大豆,至于小麦,仅有可怜的四百多吨。

粮食产量的显著提高,较上一一季增加了三倍还多,一方面是因为农田经过一季的生长,地力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耕地的持续扩大,也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

目前,汉洲除了主粮以外,粗粮和蔬菜已经可以完全做到自给。但是,随着汉洲的发展,以及人口的逐步增长,完全以粗粮养活数千人口,显然不太现实。

经过三个多月的持续转运,新生岛(富国岛)滞留的四千余饥民,大部分已运回了汉洲,全面充实了建业、黑山、新淮安三地的人口。

截止九月十五日,整个汉洲人口已达到了七千二百四十三人,不包括仍滞留在巴达维亚的六百多人。女性人口有两千八百一十五人,其中还包括了齐大江从亚齐带回的波斯女奴两百多人,以及亚齐妇人八百余。

但是,鉴于从大明运回的移民,仍旧是以青壮男子为主,汉洲人口性别比,还是达到了157:100。这意味着,汉洲有近两千的光棍汉。

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汉洲海外两个中转点,新乡堡和新生堡,男女比例却接近120:100。

盖因,新生堡距离大明比较近,而且附近还有真腊,占城,安南等小国,获取女子更容易。

而新乡堡,则是在大量女子在此中转待运的时候,陈大郎顺手“漂没”了相当数量的女子留在新乡堡,以安定民心,使得当地居民欣喜万分。

在九月中旬的时候,汉洲从新生堡收到了一个颇为意外的讯息。郑芝龙派了他的从子郑彩到了广州,与汉洲在此地的留守人员进行交涉,宣称,他们将不会再拦截汉洲从大明转运饥民,而且还可以帮着他们收从大明各地拢饥民至广州。只要汉洲支付每个丁口八两银子,就可以在广州码头拉人。

当然,也可以是汉洲自己去大明各地收拢流民,雇佣郑芝龙船队运送,最远不超过占城。

在新生堡的罗汝成听了,先是一喜,继而又是一脸的疑惑,郑芝龙此为何意?

“能有什么意思?无非是两点,一是,往我们汉洲这里掺点沙子进来,顺便打探我们的发展虚实;二是,帮我们多积攒些人口,等实力强大了,必然会与荷兰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摩擦。弄不好,还可以和我们一起两面夹击荷兰人!”齐天说道。

俞福坤听了齐天的解释,愣了半天,“那……,我们要不要接受郑芝龙的好意?”

“当然接受!”齐天说道:“即使,郑芝龙往移民里塞个千儿八百的探子,我们照样把他吞进肚子里,而且还能好生消化掉!”

我们汉洲是什么制度,政权不仅下沉到乡屯,还建立了一套乡兵制度和警察制度。等再过一两年,大量基层官员的培训完成,我们还要建立严密的户籍保甲制度。

任何人想搞串联,甚至想起事颠覆汉洲地方政权,必然会在第一时间,被组织严密的社会制度绞杀在萌芽状态。

“收拢各地流民,不能让郑芝龙全部控制了。我们必须在大明要有自己的人去做这个事情。还有,以后移民来源,不能再局限于一个地方。”

目前汉洲七千多人口,淮北移民就有五千多,占了七成多。这对于后期人员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很容易形成地域之争。

最顶端的统治阶级几乎都是山东人,而大部分水手又是广东疍民,虽然汉洲唯一的陆上武装力量——陆战队,有相当人数的淮北人,可各级军官又都是山东人。

现在,所有的汉洲人民仍然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同时,绝大多数的移民都是流离失所的饥民,对于权力这玩意,还没什么概念。

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齐天还是想做到未雨绸缪,将以后可能存在的纷争消于无形。

人口增加了,以及未来预期的移民不断到来,那么,新的居民点开拓,就提上了计划议程。

“内陆广阔,为何要往东边沿海扩展?”

曹雄是在九月底的时候,返回建业城。八月,他领着“开拓号”随着荷兰舰队连续打退了亚齐王国两次海上来援,击沉击伤大小船只四十余艘。

待九月初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往急水湾运送了两批物资和人员,巩固和加强了这个新占据点的防御。至此,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的南侧,终于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殖民点,极大地改善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往返远东地区的航线安全。

曹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拉着一船满满的战利品,经巴达维亚,新乡堡,返回汉洲。

“舅父,坤叔,内陆虽然广阔,但土地贫瘠,非十数年的持续投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