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二章 埃及,齐国的禁脔  1635汉风再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而,在二十多年前,位于遥远汉洲大陆上的齐国商人陆续来到埃及,通过陆路,将大量的东方商品和工业制成品输往奥斯曼帝国以及地中海其他国家和地区,使得昔日沉寂的过境贸易突然又兴盛起来。

及至齐国与奥斯曼帝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后,从汉洲、印度、波斯输入的商品也日益增多,使得开罗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会来这里购买东印度群岛和印度地区的生产的香料、棉布,以及来自齐国的香水、钟表、玻璃、香皂或肥皂、瓷器、茶叶、砂糖等工业制成品。

13年前1671年,为了更加快捷地将抵达苏尹士港的货物运至地中海沿岸港口,齐国从奥斯曼帝国素丹和大维齐那里取得授权,修建了一条苏尹士港通往开罗的公路,并获得了公路两侧三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权。

这条长度仅130多公里的公路,原料全部来自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叙利亚行省科发赫天然沥青矿,并征发了数千埃及人施工,整个建造工期不到七个月,便全线贯通,成为埃及,乃至奥斯曼帝国第一条沥青公路。

为了管理和维护这条公路,齐国人专门组建了一个管理委员会,并将埃及总督和沿途的三个地方帕夏全部拉了进来,还以马穆鲁克骑兵为主成立了一支护路队,除了防止有人故意破坏公路外,还用于巡查公路沿线,对行驶在公路上的商人车队予以武装护卫。

这条公路当然不是一条免费通行的道路,包括齐国商人在内的所有运输车辆,只要驶上公路,就必须缴纳相应的道路通行费。

繁荣的红海地中海贸易,使得这条公路自开通以来,便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异常繁忙,给众多投资者和经营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眼瞅着这条公路是如此赚钱,一些眼红的投资者便盘算着,是不是再修一条公路,从苏尹士港直通北边的达米埃塔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比现在经开罗再走尼罗河船运这条线路,从距离和时间上都要节省许多。

“你们齐国人对此提议怎么看?”埃及总督奥尔塔·扎卡放下酒杯,笑眯眯地看着齐国驻埃及总代表兼道路管理委员会执事岳绍志,“据说,那些几个帕夏的身后有英国商人在支持。他们认为,一旦将这条公路修通,必然能取代目前正在通行的苏开公路。”

“那总督大人希望修建这条公路吗?”岳绍志轻轻将身边的女人推开,微笑着看向扎卡总督。

这位总督是一名阿尔巴尼亚人,曾在耶尼切里军团中任职,六年前被素丹派到埃及,替换任期已超过十三年之久的原任总督奥尔凯·萨汉。

抵达埃及后,前任总督在齐国埃及商社、苏开公路、尼罗河航运等几家商社中享有的的干股分红,便悉数转到他的头上,再加上齐国商人不时对其打点和各种礼物馈赠,每年获取的收益高达四五万汉洲银元,吃得是满嘴流油。

作为回报,这位到任的总督在齐国商品销售和过境等环节给予了最大的便利,甚至本应该对食盐、小麦、牲畜、皮毛、金砂、沥青等商品征收的出口税,也统统予以取消。至于齐国需缴纳的各种进口税和过境税,也按照最低档执行,双方早已形成一种非常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为了保证齐国在开发苏开公路两侧三公里范围土地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奥尔塔·扎卡总督不惜动用帝国驻开罗的军队大肆抓捕失地农民和城里的流浪者,然后塞到齐国于苏开公路两侧开辟的众多棉花种植园里,充当免费的苦力。

如今,尹斯梅利亚、坎塔拉等几个地方帕夏眼红苏开公路获得的收益,竟然想勾连英国商人也修建一条公路,从苏尹士港直通地中海南岸。他们以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发展当地民生的借口分别上报给埃及总督和尹斯坦布尔。

因而,当开罗城中齐国商人为庆贺新年来临,邀请奥尔塔·扎卡总督前来赴宴时,他便将这个话题引出,以试探齐国人的态度,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其实,在埃及多修几条公路,对加强帝国的控制力度,维护帝国的边疆统治,将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奥尔塔·扎卡总督笑着说道:“岳先生,你认为呢?”

“总督倒是对帝国和素丹陛下尽忠职守,勤于王事,这般鞠躬尽瘁的态度,着实让我辈叹服呀!”岳绍志心中不免生出几分鄙夷。

在整个埃及,就特么的属你最为贪婪,为了捞钱,什么不能卖呀!?

“几个月前,有一名法国学者曾向总督府提议,恢复古埃及时期的运河,彻底沟通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航运往来。如此,将会重现埃及的繁荣和富庶。”奥尔塔·扎卡总督举着一双快子,笨拙地挑起一夹鱼肉,放入嘴中,慢慢的咀嚼着。

不得不承认,这些齐国人烹饪的食物堪称美味,不仅品相极佳,口味也让人食之而回味无穷。

“开凿运河?”岳绍志闻言,顿时一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