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心虚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此,李承乾倒是一点都不否认。

因为听过她所说的‘承认孩子的不足,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父母对孩子最特别的爱。’这句话后,她就知道,爱妃肯定是有点东西的,不然,她不会说的出这样的话来。

“那你写。”

李承乾便建议道。

“不写。”

“为何?”

“唔……我懒。而且我还不会拿毛笔写字,还有,我遣词造句也不行。”

“额……”

这时李承乾也是不得不有一个疑问。

“爱妃你读过书?”

其实这是句废话,她肯定读过。

不然,她又怎么会忘记了那两匹马的名字。

但她所指的这个读过书也不仅仅是读过书的意思,而是,你读书竟然连毛笔都不会拿?

“读过,不过跟你读的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

“你读的都是四书五经,我读的,要简单很多。”

看得出来,估计是这里挑挑,那里挑挑。

但好像今人所读的,无非也就是四书五经了吧。

“那你读过什么?”

“我读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前面李承乾都并不怎么在意,毕竟北国风光,就像是一句大白话一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最多也只能算是对仗工整,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只不过是很平白直述的叙事写景罢了,连个比喻手法都没有,小学生都知道要想得高分,必须善用修辞,真正让她觉得震惊的,是后面从山舞银蛇开始,以及由这写景而引发出来的感慨。

‘江山如此多娇’,这句一下子便将前面的所有内容都立刻升华了,不过苏纨念到这里,也是停了下来。

“怎么不接着念下来去了?”李承乾便问道。

“你不会又忘记了吧?”

“咳咳!”

“你果真忘记了!”

“不是,才没有!”苏纨便道,“只是后面的不好说。”

“怎么不好说?”

苏纨定了定神,便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高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颉利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就有点调皮了。

直接给她父皇、太上皇给一起吐槽了,关键还没死。而说颉利可汗是一代天骄,也没错,毕竟唐初东突厥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据说是‘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只不过后面颉利可汗自己玩崩了,原本支持他的人纷纷反叛,这才给了唐灭东突厥的机会,真就应了那句,只识弯弓射大雕。至于这个一代天骄,当然就是满满的讽刺的意味了。然而前面又有哪个不讽刺?连自己父皇、太上皇都敢吐槽。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说不定下一秒就拖出去砍头,但是太子妃不一样。

毕竟,太子妃年纪轻,说话还不知轻重。

李承乾并未把这当作是一首诗,不过,也是此时她才发现,太子妃是真的有才。

不对!

这东西肯定不是太子妃想的。

“谁教你的?”

李承乾便道。

那人说不定得人头落地。

不过也得看情况,毕竟,太宗还是能听事实的,他就是稍逊风骚,这有什么办法,人家也没说错。

只不过,敢说出这种话来的人,真的是狂妄之极。

难不成是苏秘书丞说的?

应该不是。

此时苏纨也有些纠结,因为不知道说出来会不会被和谐。

“阿毛说的。”

“阿毛是谁?”

“阿毛就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读此人之作,令李承乾不禁有一种豪气干云,舍我其谁的感觉。

这到底何方神圣?

他居然敢调戏自己父皇跟太上皇,而且,也并不把颉利可汗放在眼里。这人实在是太狂妄了!若是有机会见到对方,她倒是想看看对方到底有几斤几两。

“爱妃,这人此时身在何处?”

她问道。

“你要去杀他头吗?”

苏纨便道。

这话说的。

不至于。

不过李承乾还是一时语塞。

“本殿下只是好奇,想见见他。”

“见不到。”苏纨回道。

“为什么?”

“死了。”

“……”

天妒英才,恐怕,这便是天妒英才吧。

不过……

“爱妃你认识的人可真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