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三章 父皇是不是该退位了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五年之内造出蒸汽机车没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这铁轨怎么弄?

以唐代的钢还有生铁的产量,怕是给个二十年,都造不出来一条京张铁路的长度。

而要是加大人手去炼钢、炼铁,那么谁来种地?

这些都是苏纨必须要去考虑的问题。

更别说,造铁路不单单只是投放兵力的问题,经济效益,要不要也考虑进去?

这亏本的事,肯定不能做。

尤其大唐说是盛世,其实,也就是每家每户终于都开始可以有余粮而已。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真要到铁路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估计还得是到了厥儿这一代。

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

这一次回来。

除了想跟父皇报告研发的进度。

还有一个,就是苏纨想解决大唐第一段铁路修在哪的问题。

修在辽东,就如同修长城,祸在当代,功在千秋。

至少苏纨入土之前,估计是很难发挥出关键作用。

更别说……

大唐的政治中心在关中,经济中心在未来的江南地区。

辽东不管怎么想,都不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后除了辽东,基本上,也就剩下两个可能。

……

第一个可能是,进一步发展陆上丝绸之路。

给陆上丝绸之路以提供方便,但说实话。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来不依赖于陆上丝绸之路,你看人家大宋,没有陆上丝绸之路,不照样经济吊打大唐。

而且,不管是接下来的大明,还是大清,也照样是同理。

更别说,苏纨还不得不考虑技术外流的问题。

其实……

说白了,苏纨还是不看好路上丝绸之路能给大唐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主要是,这陆路,也没有海路来的方便。

当然。

若是说无视陆上丝绸之路,鼓励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那也是不行的。

毕竟,政治中心在长安。

要是南方都没人来了……

那她在这里当个寂寞的太子妃。

所以,第二个可能性,就相对来说,比较均匀,也是相对来说,可能比较好一点的。

那就是——接下来,她们要修,就修漕运相关的铁路。

漕运有些月份由于受到水位的影响,是不能运输的。

这时候,铁路运输也就能够派上用场。

说白了!

要修,就修江南到长安的这么一段路。

先把东西贯通了再说。

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有了水运来作为补充,就比较省铁。

江南的经济、粮食,都能为关中所用,而关中,又能进一步促进陆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

“父皇,您觉得如何?”

苏纨最后这样问太宗道。

也就是说,修铁路,但是不完全修。

先把漕运的那些运输效率不高的节点,都使用铁路来代替。

一来,比较省铁,二来,也能促进经济。

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受益。

至于说什么时候才全修,那得等大唐有那个实力以后,才去做。

说实话。

如今大唐的工业底子还是太薄弱,根本经不起她折腾。

太宗听完了苏纨的话。

当然也明白。

如果把铁全都拿去做成铁轨,那民间怕是无铁可用。

所以……

也能理解。

就是这高丽……

“那样的话,朕要什么时候才能把高丽打下来啊。”

“父皇您那么执着高丽做什么,那就是案板上的一块肉,我们想什么时候去取,就什么时候去取。而且,我的蒸汽机还能改良用来大批量地制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虎蹲炮,还怕打不赢么?”

太宗一听到这个,当即便高兴了起来,“你没骗朕?”

“儿什么时候骗过你!”

太宗便道:“你这蒸汽机就骗了朕!亏朕还高兴了好一会。”

太宗当即就道。

苏纨也有借口,咳嗽一声,这才道:“父皇,我当时说的只是五年之内做出蒸汽机车,可没有说过要铺完铁轨。其实,这蒸汽机车不用铁轨也行的,只是……唯有依附于铁轨的蒸汽机车,才是它最完美的形态。蒸汽机车,最大的优点是运输量大。如果不用铁轨,将会大大地降低它在这方面的能力。”

有一项未经验证的数据,说是同样一匹马,如果使用轨道来进行运输,能够运输的物资重量将达到原来的四倍。

可见,这轨道的作用。

“行了,就按你说得去办吧。先在小范围做尝试。”

得到了父皇这话,那接下来苏纨也就可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