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五章 灭高丽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失土新罗不可能不想要回来吧?

这就能够很好地做到牵制百济和高丽的作用。

因此……

这一次的东征,显然比之上一次在形势上更好,也更有可能成功。

……

陆军的行军总管还是李绩。

水军的行军总管是苏定方。

陆军总人数二十万。

水军总人数十万。

如今有了辽东作为粮草供应大后方,倒是可以不必再担心粮草的问题了。

而水军这边,太宗跟苏纨说话的同时,源源不断的粮食也被运往水军营寨,以备来年开春,即可跨过渤海跟黄海登陆百济领土。

太宗在洛阳短暂地休整了一番,然后把苏纨做好的五百门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火药带上,便又再次北上,抵达幽州。

此时,已经来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便在幽州又待了一个月。

于三月份,正式抵达前线。

三月中。

太宗再次抵达安市城,不过此时的安市城已经是大唐的了。

之后……

便是越过安市城,直入平壤了。

当然,说是直取,分兵还是会分的,大致是分为两路,一路是平定安市以北,辽东城以南和以东此前还没有平定下来的城池,另一路,则是由太宗自己亲率,以安市向南朝着平壤一路平推过去。

而苏定方这边,也是接到了命令,让她三月中,兵出渤海跟黄海。

陆上是遮天蔽日的尘埃,海面之上,也是连绵不绝的战船。

高丽跟百济还以为这一次也能如上一次,乃至是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时那样,只要自己龟着,就能守住。

事实却是高丽跟百济想多了。

大军一路走来,高丽跟百济的军队几乎是节节败退。

尤其是这百济,看到战船铺满了整个海面,连阻止大唐的军队登陆的勇气都没有了。

苏定方干脆便是沿着河流北上,大军直逼百济的都城。

三月中出发,七月。

苏定方便占领了百济都城,百济国王义慈王跟百济的太子扶余隆一听说唐军来了立刻就跑了,只留下来一个皇子,名叫扶余泰,扶余泰应该是那种年轻比较还有骨气的人,她见自己父王跟太子跑了,于是自立为王,而且打算坚守泗沘城。

史书当中记载,如果不是太子扶余隆的儿子率先举城投降,她也未必会无奈地跟着投降。

但历史已经有所改变,如今,没有人给扶余泰拖后腿,所以,她自然也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投降。

但这还不如投降来得好。

因为……

当两军对峙,第一天当她登上城楼准备视察大唐军队的军容以及鼓舞己方守军士气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遮天的虎蹲炮的弹幕给直接轰杀了。

其实……

百济的群臣也是有提醒过她的,但是,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吧。

扶余泰直接惨死,而苏定方也明白,兵贵神速,所以,她立刻对泗沘城内的士兵进行劝降。

就这样,几乎是不废一兵一卒,很轻易就拿下了百济的都城。

接下来又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这消息散播出去,其余还有抵抗想法的百济城池,当即通通投降。

而太宗这边。

攻坚相对来说当然比苏定方这边要困难一些。

而且高丽这边,经验丰富。

知道唐军一旦把虎蹲炮摆出来,立刻就要自己躲起来。

但躲起来其实起到的作用也不大。

因为,唐军第一次东征所携带的士兵跟火器的数量都不能与如今所带的相比。

再加上,唐军的士兵的战斗力,显然也不是高丽的一般守军能比。

这主要是,太宗说了,破城以后,随便抢。

这无疑是大大地增加了唐军的积极性。

其实古代便是如此。

破城以后随便抢,男的杀了,女的为奴为婢,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苏纨觉得,在大唐,唯一能跳出这个圈,能够做到洁身自好的,大概也就苏定方一个人吧。

但话可又说回来了。

后世的韩国人是什么样的嘴脸,苏纨也是知道的,苏定方这种速战速决的战略,苏纨倒是未必能全部认同。

因为,苏纨甚至说不定希望苏定方把那些人全杀了。

这世上,就不应该存在韩国人这种东西。

……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的阴暗面,而苏纨同样也不例外,不过,要说杀光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只能说,顺其自然吧。

百济一破,高丽这边就更是紧张了。

高丽开始采取放弃外围城池,而只守平壤的策略。

其实……

这策略就是那种最蠢,但是,也可以说是最聪明的做法。

说它蠢,是你平壤都被围了,几十万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