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五章未来才是星辰大海  覆秦从计划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设,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工厂迁移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陆续完成。

到那时,咸阳将成为一个职能纯粹的国都。

赵昆正式登基,他酝酿的很多新的举措,全都一一实施。

初开之前说的那些不谈之外,还有一些小的举动,已经不在百姓的关注范围之内了。

比如说,朝堂放开了对报纸的管控,允许私人办报。

这件事情,也就是商户们才会关注。

朝堂主管的报纸,更名为国事时报,日后便专注于刊载与国家要事有关的信息。

这份报刊自从创立,如今已经走过了六年的风风雨雨。

从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关中一地发售,到目前为止已经铺陈到了大秦全部领土。

甚至,西域诸国之中,也有发售,只是信息相对滞后一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报纸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

但是,那些商户们,看重的却是报纸那庞大的影响力。

之前赵昆为了扶持商户,开启了大秦商行的广告时代。

商人们对叫卖这个词的理解,如今已经突破天际。

甚至,如今大秦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装怪卖丑,博人眼球,依靠黑红来推广的商品。

这方面,商人们是丝毫没有底限的。

以前,宣传渠道就那么一家。

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为了赚钱丢脸,不算丢人。

现在,朝堂开放了私营报纸的经营权限。

几乎是第二天,到市场监管局申请建报的商行,就有数百家。

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国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户。

他们申请的主营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最多的是跟自己经营的行业有关。

比如说,卖陶瓷马桶的巴氏,申请创立的报刊,名字简单直白,就叫《桶报。

这份报纸上会刊登什么内容,猜都能猜得到。

之所以申请建报的都是注册商行,是因为这些人心里极有数。

他们都宣称自己的报纸免费发送,不会收费。

其实更加类似于传单一样的东西。

报表交到赵昆那里之后,赵昆正在和陈平一起。

看到赵昆看完报表,哂然一笑,陈平不由得好奇。

“陛下可是对此事有看法?”陈平问道。

赵昆摆了摆手,笑道:“这些商户,虽然十分精明,却也只是将报纸当做工具。朕将这般利器交给他们,他们却让神器蒙尘,难道不可笑吗?”

陈平摇了摇头,表示难以理解。

之前国事时报的一切事宜,都是陈平处理的。

因此,若论报纸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数据,他比赵昆都要清楚。

陈平承认,报纸这种东西,只要建立了公信力,几乎就站在了社会舆论的引导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报纸确实称得上一个神器。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公信力。

国事时报若没有朝堂背书,很难如此迅速就发展起来。

而且,别看国事时报的影响力极大。

可这份报纸一直都是一个赔钱货。

国事时报是一种极其重视时效性的报纸,为了保证这种时效性,陈平特意建立了一套遍布大秦的消息传递体系。

另外,大秦各郡,都有一个专门印刷报纸的印刷厂。

光是这部分的投入成本,就耗资巨大。

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价格不菲。

国事时报的发行量虽然大,但到现在还没有盈利。

报纸的价格一提再提,但依旧入不敷出。

这个消息,自然被商人们打探到了。

因此,他们才会如此干脆。

拿到报纸刊号,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给自家的货物多弄一种宣传渠道。

怎么发,发什么内容,发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

事实上,陈平自己也觉得,目前来说,只能如此。

但赵昆却不这么看。

报纸的妙用,如今的大秦,还远远没有发现。

如果是按照国事时报这样的朝堂政报的标准来定,那任何报纸,定然都是不赚钱的。

开放办报的制约,赵昆本意是想进一步解放大秦百姓的思想。

如今,大秦学宫已经走上正轨,百家融合的进度越来越快。

用不了多少年,百家学派的名字恐怕就会消失,以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而示人。

学派隔阂消失,文明发展更进一步。

在赵昆看来,已经到了可以着手实施思想解放的时候。

经过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加之普及义务教育,开启民智。

很多百姓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旧有观念与新的认知之间的一种极度的割裂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