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这唉声叹气的模样,刘平听后,也有些叹气。
抛开皇帝身份不说,赵祯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大宋少年郎。
平日间,多处于皇宫之中,学习儒家经典,或是一些按部就班的理政之事。加上其本性柔和,平日待人接物不错。将来成长起来,若无意外,便是一个大写的“仁君”。
但现在,大宋强敌在侧,不待之长成,最后能将所有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需要的是奋发有为,有胆量,有开拓性的君主。
其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意味仁慈的君主。
这些话,当然不能说出口,否则便是妄议君上。
要是被御史知道,还不把你给弹劾下狱。
收起了赵祯的礼物,刘平退出了院舍。
而看到刘平走后,赵祯左右睡不着觉,便偷偷摸摸的来到了刘平于院后的书屋。
这段时间,刘平常于此,所以每逢生意上,或是书院的一些感悟想法,也会在此记录决定。
而赵祯让小侍从拿着灯火进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刘平于书桌上,谢了一半的书院制度。
“早操?一日三餐?奖学金?助学金?”
看到书院规章制度录,赵祯瞬间多了些兴趣。
某种当面讲,刘平在城外建立的书院,因为有了他自身之前的命名,所以赵祯关注的也就多了些。甚至现在,每隔大半个月,还会让内侍专门为之偷偷打探。
但当看到书院制度上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词后,赵祯彻底傻眼了。
这都是什么东东?
分散开来,他还能认识,但是,联系在一起,他怎么一个也不认识了?
“你认识吗?”
他叫来小内侍,指着上面的专有名词道。
“回官家的话,此中意思,少人也不甚了解!”
当然,这还不是重点,赵祯翻阅的越多,越发现刘平的个人笔记中,还出现了他从未见过的字体。
这等字体,甚是简单明了,初看的话,显得有些古怪。但若是看着看着,你便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表兄这么厉害吗?这是他自己创造的字体吗?也不像是书法那些简单!”
赵祯越发吃惊。
自三年以前,刘平初次入宫,赵祯当从母后口中得知,原来自己头上有个表兄。
尽管宫里有不少传闻,说母后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并不妨碍他对这个表兄的好感。
相见第一面时,他即能感觉到自家表兄的不同,他没有旁人所见的那般小心翼翼,反而落落大方。即便是面对他这个皇帝,更少了些旁人没有的东西,那种感觉很奇妙,总之,好像很舒服的样子。
随后,表兄刘平,在之头脑中的形象,越加清晰起来。
会讲故事,会做生意……还很会摆弄吃食。
到今岁正月时,皇家庄园诗篇传出,让赵祯感觉,自家表兄,还是一个大文豪。
至现在,赵祯看到刘平所书,发现自家表兄的全身上下,似乎永远有一层迷雾笼罩。
当你吃惊时,过不了多久,还会有让人吃惊之事,就像是个无底洞一样。
赵祯悠悠的叹息了一声,至于之前的醉意,早在此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可惜这是表兄的笔记,锁朕拿走,表兄第一时间会发现,且朕不就成为了窃贼?”
赵祯本意拿回宫里,让教授自己的几个大儒帮忙鉴赏一二,但想到自己大宋皇帝,焉能拿走不说,正觉难办之时,赵祯忽的发现旁边装着废纸的木箱。
等他打开以后,顿时欣喜若狂,现在再也不愁没有东西拿走,以做研究表兄的笔迹了。
他这边正是兴奋时,拿了两张,只是下意识的在烛火下对照一二。
但赵祯之脸色,在重看上面的内容后,突然剧变。
《论大宋与西夏之边防》,《论大宋积弱之疾》,《论海贸与农耕》……
这都是表兄写的?
表兄平日看起来不关心朝中之事,但他私底下,怎么懂的这么多?
而且都是关于朝政之事。
这些年月以来,赵祯耳濡目染,又在太后刘娥的指导下,开始亲自批阅奏疏。对于朝中政事,诚然有了不少的了解。
他下意识的翻来开了《论大宋积弱之疾》这一页。
也不知道表兄是如何有感而发的,写了足足五页,而且是正反面。
赵祯暗暗腹诽道。
但当他看到第一段话后,就完全挪不开了。
这……矛头是直接指向了太祖皇帝?!
表兄的胆子,可真是大啊!
大宋没有键盘,自然没有键盘侠。
刘平偶尔有感而发,就用笔墨发发牢骚。
只是连他也想不到,因为这次放了赵祯去了私密的书屋,会对大宋政局,产生什么样的轩然大波,而他的命运,又会迎来什么样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