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是那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好官,一个很纯粹的官。
因此,李由的这番话问的很是直接,并没有官场上特有的那种含蓄委婉。
李由是个很纯粹的官,商鞅同样也是。
商鞅看着李由,不由的心中赶到欣慰,他似乎从李由的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直接。
“县令懒政,那便换县令!”
“郡守懒政,那便换郡守!”
“不行者便下,为能行者让路!”商鞅的回答也十分的干脆。
变法者,必然是能使快刀之人。
快刀斩乱麻,方能变法成功。
优柔寡断者,是变不的法的。
李由对商鞅的话很是赞同,但是,对于大秦来说,却有令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大秦重武轻文,能够拥有治理一县一郡之才的人寥寥无几。这批官员换了,那么何来替补之人。
商鞅慧眼如炬,已经看出了李由心中所想,没等李由开口,便听到商鞅淡然声音响起:“为秦官者,未必非要秦人,开招贤馆,像六国招纳贤士。凡有治国之才者,皆可为我大秦属官。”
“妙啊!”
“妙!”听闻商鞅此言,李由不由的赞叹道。
秦国乃是重武轻文,而在其余六国当中,则是不乏重文轻武者,招纳六国贤士,便等同与吸纳六国的力量来增强自己。
而且招纳而来的六国贤士,不会和当地氏族产生利益纠葛,为官必然会相对清廉。
不得不说,商鞅此计,当为一个妙极之计。
“李由,老夫一生尚未遇到一名佳徒,不知你可愿拜老夫为师,学我法家之学?”
商鞅看着李由,仿若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的起了爱才之心。
“我李由至今空活二十余载,也尚未曾遇到良师,由愿拜商君为师!”李由说罢,便跪倒在地给商鞅磕头敬茶。
老秦人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但是,对于拜师的这种大礼,却是不能够省略的。
咸阳宫,御书房。
商鞅带着自己新收的弟子前来拜见扶苏,商讨在大秦开设招贤馆的事情。
这招贤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开设的,必要要以一国之君的名义开设招贤馆。
如此,方才能够显示出我大秦重视人才之心意。
御书房中,商鞅将开设招贤馆的意图与扶苏一番分说之后,扶苏不由的连连点头。
“商君此言甚是,开设招贤馆,必然能够壮我大秦!朕即可下旨,在咸阳城内建造一座招贤馆,但凡有真才实学者,朕必当重用之!”扶苏连忙应道。
曾经的大秦乃是重武轻文,甚至说是穷兵黩武都不为过。
在大秦一些县令甚至能够从二十余岁做到七十余岁,一生不曾有什么功绩,自然也就不会升迁。
只要在自己的任期之内,不发生什么大的灾荒,瘟疫等等,这个官职便可以一直做下去。
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正是因为没有替换的官员。
没有替补,这首发自然是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一个位置上坐的久了,自然会出现和当地氏族勾搭成奸的情况。
扶苏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咸阳城的招贤馆很快就建造起来,于此同时,大秦正在招收贤士的消息,也很快传遍了六国。
无数在自己国家郁郁不得志的才子,纷纷前来大秦碰碰运气。
但凡是来到咸阳招贤馆的各国士子,一律都是好吃好喝伺候着。每日都是四菜一汤不说,还有一壶秦国老酒。
四菜一汤外加一壶老酒,在别国虽是不算什么?但是在节俭的大秦,便是扶苏的餐食也不过如此。
前来招贤馆的各国士子,会被要求到大秦各地走一走,看一看,然后书写出一片策论之后,便可去找扶苏讨官。
对于士子所书写的策论,扶苏不做要求。所论民生,经济,军事皆可。
如今,大秦可谓是各方面的人才有缺,但凡有真才实学者,就不会缺乏官职。
秦国相比其余六国最大的优势便是皇权巩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完全称的上是说一不二。
大汉有诸侯王,大唐,大隋有门阀世家,大宋,大明则有士族阶层,至于大元内部也是派系纷争不断。
可以说,除秦之外,其余六国的皇帝,都绝对无法做到像扶苏一样一锤定音。
但凡是有真才实学的,扶苏能够中意的,那么扶苏必然是不吝啬官职,一应官职那是说给就给。
若是在天下其余六国,其余朝中各大势力不同意皇帝所为,单单这授官的流程,便能够给你拖上个一年半载的。
扶苏官职给的爽快利落,可谓是更加吸引了不少天下六国才俊,这招贤馆当真是为大秦吸引了不少具有真才实学之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子奔赴咸阳,各地商贾也瞧到了商机,纷纷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