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市引军离去之后,田儋的军队一路向东,攻略齐地。
事实证明,齐国人对于田氏还是拥戴的,各地百姓纷纷响应,更有秦吏望风而倒,不战而降。
田儋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大半个临淄郡。
在大秦,临淄郡又称齐郡,就如邯郸郡又被称作赵郡一样。
这种称呼表明这里是旧日齐国统治的核心地带。
田儋的大军急速而行,很快兵临临淄城下。
临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齐地天然的统治中心。
西周初年,姜子牙被封于齐,就是在这里建都的。
此后几百年,岁月沧桑,历尽春秋争霸与战国纷争,这里始终是齐国的政治中心,地位没有丝毫的变化。
临淄不仅是齐国的政治中心,还是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经济上,临淄的丝织业、冶铁业十分发达,商业繁荣,人口稠密。
据《战国策》记载,临淄城“甚富而实”“家敦而富,志高而扬”,临淄的大街上“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临淄是齐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大秦城市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扶苏皇帝钦点的“大秦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临淄的城建水平尤具特色,后世大秦许多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都以“西方小临淄”自居。
齐宣王时期,临淄城中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七万户。
当年苏秦游说齐王合纵抗秦的时候,曾说:“临淄七万户,每户征发三个男子参军,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仅临淄一城,就足以抗秦了。”
这就是成语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由来。
这位有事没事就喜欢拿锥刺股的纵横家,怕是把别人都当成了傻子?
真当齐王不识数啊。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更是达到了恐怖的十万户,总人口不下五十万。
除了邯郸,大秦东部再也没有一座城池可以与之相比了。
对于临淄,田儋势在必得。
一个齐王,绝对不能没有临淄,就好像一个厨子决不能没有菜刀,一个裁缝决不能没有剪子一样。
之前顺风又顺水的征途,让田儋有些过于的乐观。
他以为临淄也会像之前那些小县城一样,不战而降。
却没有想到,临淄的战斗会异常的艰难,险些将复兴齐国,这艘刚刚驶出港口的小船,打翻在阴沟里。
......
临淄王,是始皇帝的七皇子,素以勇武著称,民间称之为“将军王。”
据说,他天生神力,力能扛鼎,能开千斤之弓,百十丈内,箭无虚发。
自从到达临淄之后,他几乎不问政事,全部事务交由相邦,也就是原来的临淄郡守处理。
每日训练士卒,演练军阵,闲暇时候就带人出城打猎,身上的武艺片刻也不曾荒废。
临淄郡守军虽然众多,但是这些军队都是属于大秦的,不属于临淄国(郡),没有皇帝的虎符,谁也调动不来。
不过,每个诸侯王都有一定数量的亲卫短兵,这些都是他们可以直接调动的,
当然,这些短兵的数量不会太少也不会太多。
大部分诸侯王的短兵仅仅是出入警卫的仪仗部队,平时不会执行什么作战任务,所以没必要搞太多,够用就行。
毕竟,这些短兵是要他们自己出钱养的,扶苏才不会给他们花这份钱。
唯有临淄王的短兵完全是按照野战军的标准招募和训练的,不仅是国内诸侯王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战斗力最强的。
据说,他不但满额招募了亲卫,还私下多募了不少。
要知道,大秦对于军队的管理极其严格,有自己的一套高明的制度。
许多手握重兵,哪怕是举国之兵的将领,在皇帝面前也是十分无力的,一封诏书就可以生杀予夺,根本不怕他们造反。
在这种制度下,私自募兵可是重罪。
尤其是他们这种诸侯王,是皇位的潜在争夺者,最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私自募兵,莫不是想造反?”
扶苏很早就接到了锦衣的密报。
临淄王的亲卫短兵远远超出了制度的规定,总数达到了二千二百零七人,且这些士兵战斗力极强。
不过扶苏并未追究自己这个七弟的过错。
在扶苏看来,自己这十几个的弟弟,大部分都不成器,却各个贪恋权势,暗中觊觎着皇位。
唯有七弟临淄王与众不同,似乎是个武痴,无心政治,一心想要当个大将军。
他最喜欢和士卒们待在一起,如今额外招兵,扶苏并不意外。
想到这个弟弟并无反心(至少表明上是这样),扶苏也就没有过问这件事。
以后东方必乱,多几个兵就多几分活下来的希望,扶苏想,还是给始皇帝多留几个血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