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荥阳之后,章邯的军队才算得到了真正的修整。
之前他的他们,奔袭千里,不是在作战,就是在作战的路上。
士兵们化身不知疲倦的战斗机器,一直在杀敌建功。
部下们不止一次的规劝章邯,这种进军速度实在是有些过于疯狂了。
他们已经建立了足够伟大的功业,取得了足够辉煌的战果,是时候放慢脚步,稳扎稳打了,谁也不能责怪他们。
一直这样疯狂的行军、疯狂的进攻,虽然收到了奇效,但也将全军置于了危险的边缘。
贼军势大,平叛终究不是他们一支军队可以完成的,需要友军的配合与帮助。
他们这支大秦禁卫军,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继续神速进攻,不足以增加额外的荣耀;一旦因为急躁冒进而遭遇失败,那就万劫不复了。
部下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章邯自己也清楚,他并非战神,人力终有穷时。
如果是为他自己,为禁卫军打算的话,他们是应该就地修整,补充武器人员物资,然后再徐徐推进。
这是兵法正途,也最为保险。
......
但是呢,这样就给了叛军反应的时间。
他们之所以一路大胜,就是因为兵行神速,叛军来不及部署防备,完全被打懵了。
现在的他,就像一个在漫天风雪里,独自推行着巨大雪球的小孩,艰难的跋涉着。
这颗巨大的雪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只要他一直推,这颗雪球就会一路向东,越滚越大,将东方的叛军全部压死。
而一旦他停止的话,或许这颗雪球就会停止运动,甚至有可能反向运动,滚过来压死大秦。
这是一场豪赌,他必须要接受挑战。
相对于大秦的万世基业来说,他个人的荣辱,一支军队的荣耀,又算的了什么呢?
这就是国之上将的风范。
于是,夜幕降临的时候,章邯不动神色的听着部下的牢骚与抱怨:
“我们的行动太过于疯狂与冒险了,长时间的战斗与长途行军,士兵们已经撑不住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的士兵已经到了身体的极限了,全面就是靠着意志在行军,我真担心他们会累死在道边。”
“如果我们突然遇到大规模的叛军伏击怎么办?现在的状态,我们还真的还能再打一场大决战吗?”
“后勤已经开始跟不上了,军粮别我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我们已经开始定量配给军粮了,有的士兵根本吃不饱,已经开始饿肚子了。”
章邯清楚,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没办法,他只能好言劝慰,安抚部下
他总是这样回答:
“嗯。嗯。嗯。”
“是。是。是。”
“我知道了。”
“我清楚了。”
“我记下了。”
“困难是暂时的,努力克服吧。”
“我回头想一想,明天给你们答复。”
......
然而,第二天凌晨的时候,命令下达,军队照样如期开拔,就像昨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一来二去,部下们也就不来发牢骚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没有用。
章邯实在是太固执了,一意孤行,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士兵们被这场疯狂的行军搞得筋疲力竭,怨声载道。
有的士兵们已经开始抱怨,章邯只想着建功,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性命,他一心只想着讨好皇帝。
虽然秦军的状态不好,但是叛军的状态就更差了,他们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根本不敢反抗,这是一味的逃窜。
疲兵战疲兵,章邯紧紧的踢着叛军的屁股,不给他们任何扭头反抗的机会。
就这样,章邯的军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从函谷关到荥阳的行军,并在路上顺手消灭了几十万的叛军。
在这次胜利大进军中,章邯使用的战法,被时人称之为“闪电战”,章邯也因此被称为闪电战之父。
到达荥阳之后,章邯的闪电战才最终告一段落。
他终于抽出时间,亲自给扶苏上了一道奏书,报告战斗情况以及他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经过了这些艰苦卓绝的战斗,大秦的东部阵线已经被彻底稳固住了。
接下来,双方的攻守之势将会逆转,大秦已经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大秦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要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剪除山东的逆贼了。
他的部队将在荥阳修整一段时间,然后直奔叛乱的源头——陈县,将伪楚政权连根拔除。
......
在荥阳修整的时光,绝对是禁卫军士兵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
他们在荥阳城中,享受了帝王般的待遇,全城百姓发自内心的欢迎他们。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