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士这个名字,是大食人在贞观十二年命名的。如今阿瓦士城外扎着彻地连天的帐篷,那是大食人的军营。
随着大月氏军队的到来,双方的斥候发生了无数小规模的冲突,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战前气氛。
大军在离阿瓦士十里处扎营。十几万人的队伍,反正小帅是管理不明白的,裴行俭却管理得井井有条。
也不见他怎么忙碌,甚至没有着甲,穿着一身长衫,偶尔随口吩咐两句,传令兵就飞快递跑出去,执行统帅的命令。
到达阿瓦士的第一天,就在紧张的扎营中渡过。五万随军的壮丁被派出去砍树、扎营、挖壕沟、立刁斗,不管大食人是不是来偷袭,该做的事情都要做好。
作战部队则全体休息,恢复一路过来行军的疲惫。
大唐是世界第一强国,裴行俭是大唐最优秀的统帅之一,那就几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统帅。小帅费尽心机从李治那里把他要过来,现在就是用他的时候。
由于敌人数量众多,小帅的近卫军也要投入战斗。打仗的时候,十几万大军一拥而上,那只存在于评书里,那根本是无法指挥管理的。
大军被裴行俭分成了四个军团。
裴行俭自己坐镇中军,小帅的九千多近卫部队和三万波斯义勇军组成了左翼军团,除了少数亲卫部队小帅亲领,其余由陈诚指挥。邵树德率三万五千大夏镇守军作为右翼军团。
裴远指挥手下三千神射军和五万民壮,作为后勤军团。
裴远对这个任命非常不满,他宁可不做这个军团长,也想跟着大队去冲锋陷阵。
不过先前他作为二路先锋,已经立下了足够的功劳,如今都被任命为军团长了,裴行俭的安排也没啥不公的,他只能遵令。
没见同样是先锋,立下更大功劳的半天云,如今只能跟在中军的后面,作为预备部队?估计是在大战中捞不到什么功劳了。
三个作战军团的大营成品字形护卫着作战军团的大营,那里面存放着海量的行军物资。
大食人晚上并没有过来偷袭,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在这西亚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大月氏光是轻骑斥候就有两千人,偷袭根本就是完全无法成功的。
第二天清晨,号角声中,三个作战军团出营,向阿瓦士城缓缓而去。
前出的三个作战兵团一离营,后勤军团就接管了大营。
后勤军团也都是由预备役组成的,都配了廉价的长枪和弓箭,军官还着了皮甲,还有裴远的三千正规军作为核心。即使有大食人前来偷袭,这防卫森严的大营也一时半会儿不会陷落。
小帅的左翼兵团除了十三太保、吐火罗近卫、突厥炎狼宿卫外,还包括华尔火枪队、赵嬷嬷的女兵队、五千步人甲和三万波斯义勇军。
陈诚是临时军团长,他把两千女兵也派给了小帅,剩下的队伍由他指挥作战。
这让赵嬷嬷有点儿不满,这明显是看不起女兵。
小帅在队伍里是特殊的存在,根本就没有作战任务,他就是跟着看热闹、激励士气的吉祥物。
他身边的兵都是专门为保护小帅和三个妃子的,跟在小帅身边,就意味着没有厮杀的机会了。
赵嬷嬷觉得自己是正经的将军,训练的女兵一点儿也不比男兵差。不过看看小帅身边的李麟儿,赵嬷嬷还是忍了。
毕竟当年李世民亲自去请她,让她保护好自己的宝贝女儿。如今李麟儿上了战场,自己不能凭一时意气跑去冲锋。万一公主有了意外,自己将来老去,如何去见自己的偶像天可汗?
陈诚可不是初次带兵,他是指挥过虢王府领地的士兵的。在那些就知道一窝蜂冲,一窝蜂跑的波斯义勇军们看来,这位来自大唐的军团长,军事素质那是杠杠的。
大军前行三里,就遇到了大食人。大食人的十万大军不甘心守城,准备与大月氏人野战,迎出来了。
两军距离三百步,不约而同地停下,由行军队形转换成作战队列。
骑马步兵下马列阵,重骑兵开始披甲,弓箭兵开始上弓弦,火枪队上好了弹药,牛皮子弹带挂在胸前,火绳栓在腰间。
炮兵们喊着号子,把火炮推到炮位,廖海荣亲自曲着拇指,计算着射击的角度。虽然火箭炮用光了,行军炮还是有三百门的。
军团有陈诚指挥,小帅无所事事,立马于阵前一个高坡上,观察远处的大食人军队。
大食人没有大月氏这边这么多的兵种,他们也是默契地分成了三个军团。
中间是由哈里发奥斯曼亲率的四万精锐,都是纯种的大食人。左翼三万人由一万大食人和两万波斯仆从组成,对阵的是邵树德的大夏镇守军。
右翼则由一万大食人,带领了一万库尔德仆从,五千帕提亚仆从,五千犹太仆从构成。对阵的是小帅的左翼军团。
看着大食军队的阵容,小帅露出微笑。他虽然不精通打仗,可是虽然人数差不多,看装备,这大食人跟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