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御史台的存在让皇帝很不舒服,但却没有就此取消这个部门的想法。
朝廷需要这样一个监察机构,哪怕是御史台的人整天不干正事,压根分不清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还会时常找皇帝的麻烦,可大唐就这一个拥有绝对检察权的机构,少了它之后百官头上就少了一个紧箍咒,百官会如何不难想象。
秘书系统是李元喆用原来弥补御史台监察能力不足和职责模糊的缺点的,他有想过直接改造御史台,明确他们的职责范围,可他不能这么做,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阻挡着所有穿越者的根本问题缺人,缺合用的人。
人才是一切的基础,未来城的幸存者只能推动大唐的技术进步,而不能带来本土人才的急速增长,最多是让本土打好人才培养的基础,人才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至少要等到四五年之后了,这还是在有智慧晶石的前提下,让人的学习效率翻了好几倍,不然的话李元喆需要多等一二十年的时间了。
至于说其他百官的意见他们有意见又怎么样,都给老子憋着!
等到他们习惯了秘书的存在自然就不会有意见了
李元喆在大唐有着绝对的权威,他发布的政令在七道二府可以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七道二府现在的行政机构是驻军,可以直接把皇帝的政令下达到乡里之中,另外大唐皇家商行的乡里伙计虽然没有监督权,但是可以通过皇家商行的消息渠道直接把地方上的消息传到皇帝耳中,可以说李元喆为了掌控地方,避免吏治腐坏做足了准备。
公布过官员工资和秘书体系,也不等百官表态,李元喆又抛出了两颗炸弹。
房玄龄公布了红薯的推广计划,冯盎献上了占城稻的稻种。
粮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最关心的东西。
当房玄龄说出红薯可亩产两千两百斤的时候,当冯盎说占城稻可每两年两收到三收的时候,大朝会的会场直接炸了。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
“有此红薯与水稻,天下再无饥馑之忧,大善大善呀!”
“本官是不是在做梦?同年,你掐我一下啊!不是做梦,哈哈哈”
“呜呜呜上天眷顾,某呜呜”
“有此高产之物,我大唐强盛指日可待!”
“不可能,天下哪有此等好事?”
大唐百官有哭的,有笑的,还有癫狂的当然,还有表示怀疑的,总之,大朝会变成了万丈红尘,人的喜怒哀乐交集其中,尽显人间百态。
李元喆没有必要向朝臣和各国的使者证明这两个消息的真假,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态度。
内侍取出三道旨意当堂宣读起来。
内侍尖利的嗓音让太极殿立刻安静下来。
“大唐皇帝制曰:朕于天帝处得良种若干,其中高产作物红薯已培育成功,大唐南北之地尽可播种,亩产两千斤以上,特此告与天下黎民,天帝三年起,红薯将在全国推广,首于关中推广种植,其中官田种植五十万亩,河南府官田两万亩,河北道两千亩,私田者可与大唐皇家商行订购红薯种苗。钦此!”
这是在说明红薯的来历和大致的推广方案,也是在告诉那些心存疑虑之人老子都准备大面积推广了,你们还怀疑个屁!
接着是两道册封旨意。
第一道是表扬杜如晦的育种之功,加封杜如晦为韩国公,直接让杜如晦的爵位达到了顶点,算是肯定了老杜在地头忙活一年多的辛苦。
第二道是追封冼夫人为“岭南圣母”,在岭南立圣母庙以示缅怀,算是从官方正式认可了冼夫人的地位。
李元喆没有直接封赏冯盎,占城稻的消息是他告诉冯盎的,冯盎最多就是跑了一下腿,和杜如晦那种搞出了一整套新作物的方式的功劳没法比,而且有冼夫人的威名护着,足够保证冯家三代无忧了。
冯盎也是知足的人,看过近卫军那种远超时代的毁灭性武器之后,他就知道皇帝想要武力拿下岭南根本就是个时间问题,能给冯家一个体面的结局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而且皇帝已经在和他商谈在广州建立军港的事宜了,说明皇帝还是给了冯家一条出路,陆地上有朝廷在,冯家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但是海外呢?
从小生活在广州的冯盎可不是长安的那些土包子,海外的财富和广阔他很早就有想法了,只不过限于冯家大部分的力量都被用来威服山越各族了,分不出力量去大力开发海外。
如今朝廷接手岭南,他正好可以腾出手来跟在朝廷海军的屁股后面去海外折腾一番。
杜如晦很是激动,韩国公,那可是一个从一品的爵位,可以说是异姓王之下最高的爵位了,在这个时代封异姓王可能会死,封一品国公则不同,只要他杜家不作死,爵位就可以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