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九章培养亲唐派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皇要与吐谷浑开战!

这就是大朝会的所有人从李元喆的话里提炼出的信息。

因为给伏允一百个胆子他都不敢来长安,所以李元喆要派人请他过来是一定的。

怎么请?

自然是派人带着兵马粮草去请了!

没有人认为皇帝是小心眼,而是认为皇帝确定要动吐谷浑了,随便找了个借口而已。

皇帝行事一向是表面草率,背后却从不打无把握的战。

突如其来的消息没能让大唐的朝臣们吃惊,皇帝既然要对吐谷浑动手自然是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他们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打仗那是人家兵部和民部的事情。

伏允这两年做的事情又不是什么秘密,西域商队多次被劫,损失的可不只是皇帝一个人,朝廷也损失了很多税款的,关键是吐谷浑的地理位置对丝绸之路的威胁有点大,居高临下,没了颉利的牵制,伏允随时可能彻底切断丝绸之路,再放任伏允闹下去早晚要出大篓子,朝中的大臣也认为是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了,所以都是一边倒的支持皇帝请伏允来长安做客的决定。

但对各国的使者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大唐对吐谷浑动手意味着大唐的内部矛盾已经基本消除,唐皇要带着大唐迈开扩张的脚步了。

从汉朝开始,中原王朝就没有放弃过扩张的想法,要不然大唐那庞大的疆域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吞噬周边的势力得来的!

大唐揍颉利的时候还要勒紧裤腰带,经过这两年多时间的积累,再去对付周边那些比东突厥弱的多的势力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各国使者表示我们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的。

各国免不了要挨个被大唐爆锤......

浓浓的危机感立刻充斥在使者的队伍之中,他们在考虑是不是立刻把这个消息传回老家,让老大们去头疼。

热闹的大朝会在吐谷浑使者离开之后变得有些冷场,这时候便是气氛组登场的时间了。

调节气氛的重任落到了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礼部身。

吏部尚书戴胄出班道:“陛下登基以来我大唐国力日渐强盛,败强敌,扫内乱,寰宇为之一清,然我大唐仍有进益之需。”

“我华夏自古重视文教,自先秦起,我华夏便开起了招贤纳士,前有察举、征辟,后有九品中正选贤之法,前隋时又有了科举选士,武德年间的恩科亦是为我大唐选出了诸多人才。”

“陛下登基,天下无不归心,此时正式再开恩科之时,臣代表礼部提议于天帝三年十一月开科取士,请陛下恩准!”

李元喆笑道:“为国取士,朕之所愿,此时交于礼部全权负责,不过......此次科考不应只限于我大唐的学子,列国亦有众多有识之士,这样吧,礼部将此次科考的消息发往周边各国,请各国的青年才俊汇集长安参加考试,凡是考中者朕依例录用,待遇等同本国考生。”

“不只是考中后的待遇,此次凡是来大唐参考的异国考生之食宿、路费等一应开销均由朕提供,让各国才俊不要担心前来大唐应考会有什么困难。”

“我大唐海纳百川,愿与各国在文教方面深入合作,不仅是各国考生可以到我大唐来考试做官,也可以到我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求学,朕会给这些学子最好的待遇!”

这下各国使者就有些蒙圈了。

唐皇是什么意思?

是在向各国示好吗?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唐皇玩的很溜啊!

李元喆是要给各国一个甜枣。

大唐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稳步的发展练内功,而不是对外扩张,对付吐谷浑只是为了杀鸡儆猴,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而已。

李元喆知道对外战争的敏感性,为了打消各国的疑虑,他搞出了一个深入合作的计划来安定周边国家的心。

大致就是加强大唐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大唐深厚文化基础和即将爆发的工业基础作为手段,通过人员交流和经济交流让各国放松对大唐的警惕性,给大唐争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即便是前期的时候有些损失也不要紧,给各国一些好处,日后大唐能成几倍的取回来。

虽然是做好了短期亏损的准备,但李元喆还是在其中掺杂了很多私货的。

让各国的才子来大唐参加科举和进入国子监留学表面是在宣扬大唐的博大胸怀,实际是要把各国的年轻精英给弄到大唐来洗脑的,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各国的亲唐派,日后大唐对周边国家动手的时候他们之中会有很多的带路党,能降低大唐征服各国的难度。

这一招在后世的时候很流行,花些钱就能搞出一堆亲唐派,不管从哪个方面开都是合算的,李元喆没有理由不用。

他甚至准备在科举的时候挑出一些各国的考生作为典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