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 讲道理是不可能讲道理的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讲道理。

这可能是天帝四年最大的笑话。

皇帝行事一向是强势无比,他能和你讲道理才是怪事。

儒家的人可不是傻子,自然不相信皇帝的鬼话,但是他们不得不考虑儒家在大唐的地位。

自天帝元年起,儒家就在朝堂上失去了话语权,只保留了在民间的威望,儒家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危机,所以即便是皇帝不再借助儒家来统治百姓了,可也不能让儒家继续被边缘化。

于是在明知皇帝态度的情况下,几个大儒还是入大明宫求见了皇帝,试图说服皇帝继续采用儒家之道来治国安邦。

李元喆其实和这帮儒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考虑到儒家已经如佛道两家一样嵌入到了华夏文明的内核之中,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他还是接见了几个大儒。

此次入宫觐见的大儒有三人,分别是琅琊颜氏颜游秦、汾河王氏王绩、嵩阳书院刘培。

李元喆在清理士族时并不是一网打尽,而是消灭了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二十多个大世家,如琅琊颜氏汾河王氏这种纯粹的学术世家并没有受到什么直接打击,而是和其他中小士族一样,有能力的继续在朝廷任职,没能力的多是进入了新的地方教育系统,所以李元喆看到两人出头的时候觉得特别好笑。

人家孔氏都没有跳出来,反倒是这些中小士族享受不了了,真是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皇帝不急太监急!

至于嵩阳书院的刘培为儒家出头倒是没什么奇怪的。

李元喆推行的新教育体系已经威胁到了大唐的所有传统书院,刘培是代表各书院来和皇帝争取传统书院的生存空间的,只不过是打着为儒家出头的名义而已。

包括嵩阳书院在内的二十多所书院已经提前和礼部沟通过了,刘培此行更多的是为了显示书院派的存在而已,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想法。

所以见到皇帝时,刘培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对李元喆来说讲道理是不可能讲道理的,单论嘴皮子上的功力他可不是两个博学大儒的对手。

他懒得听颜游秦和王绩在那里掉书袋,听了两人的陈述,他便原形毕露了。

霸王之气原种力量发动,御书房里的气氛立时变得微妙起来。

刘培也不打盹了,不知不觉就起身而立。

颜游秦和王绩也是心头一震,皇帝身上的气场陡然变化,让他们心悸的同时又感到了强烈的威压。

三人很好奇皇帝气场的突然转是如何出现的,但是发自内心的臣服敢却是真真切切的出现了。

“这玩意儿还真好用。”

霸王之气原种有让人纳头便拜的神奇功效,但是李元喆却很少主动去使用这种能力,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在大唐有了绝对权威,他的绝大多数命令都能得到很好地执行,霸王之气原种的能力对他来说有些鸡肋。

不过原种的能力用来对付这些满脑子之乎者也的大儒是真的不错。

心中给原种的给力点了一个赞,他对三人道:“儒家之学问无疑是我华夏之瑰宝,朕不会去毁坏自家的宝贝。”

“儒家现在处境只是暂时的,是时代变化下的一种正常现象,你们要做的不是抱残守缺,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洋洋自得,而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儒家最强的一点是兼包并蓄,你们不要只看到天帝一脉的威胁,一种学术派别的出现并能广泛流传自有其道理,你们可以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融入儒家的经典嘛,何必要抱着敌视其他学派的态度呢?”

“从前秦的百家争鸣到前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们以为是儒家把败百家消灭了吗?”

“不,百家依然存在,而且还反过来影响着儒学的发展。道家、墨家、佛家、医家、农家、阴阳家,甚至是名家和阴阳家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现有的儒学之中找到相似的理念,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儒家的强大,也说明了其他学派存在的价值。”

三人静静的听着皇帝的滔滔不绝,心中渐渐认可他话中的观点。

李元喆说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东拉西扯,谈古论今,中心思想就一个:朕没错,错的是你们,是你们快跟不上时代了,再不改变自身,儒家就要步百家的后尘了!

三人迷迷糊糊的离开了大明宫,回到家去消化皇帝的鬼话了。

李元喆轻易打发了儒家,接下来就是安排殿试。

他追求的是高效率,所以在录取榜单出炉的第三天就在太极殿举行了殿试,根本没有给考生们什么准备的时间。

殿试的内容很简单。

儒生们拿到的考题是各种公文的处理方式和对儒家未来出路的时论,答得让李元喆满意的,当场点出前三甲。

前三甲分别是状元封德彝族侄封俊,榜眼范阳卢氏北宗卢兴,探花平民马周。

从头甲前三不难看出士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