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役,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大败薛举的西秦兵马,并从扶风一直向西,乘胜追击至陇坻。
陇坻距离天水约一百多里,陇坻道一过,就能快速的杀拢天水。
汉代张衡在《西京赋》写有: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意思就是这个地方除了是陇山的要冲,关中屏障外,它还是早期戎人与华夏族人的一个分界线。
在陇坻道的陇关,薛举修筑有关隘防御工事。西秦军马且战且退,进入陇坻道后,他们熟悉山地地形,几路人马一分开后,很快就摆脱了唐军的追击。
西秦败走的人马都退回到了陇坻的各个关隘上,而薛举则直接逃回了天水。
唐军追击至此就慢了下来,陇坻道上关隘重重,还不止一处。他们到达第一个陇关时,就见西秦兵马在关隘上也作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李智云的重甲骑兵在追击中比较迟缓,没有李世民的玄甲军的轻骑兵快捷。他们到达陇关时,李世民已经在关隘下观察多时了。
李世民准备用霹雳炮轰击关隘试一试。因为这个关隘是一个簸箕形状,如果只是凭借人马硬冲,敌军居高临下,唐军会三面受敌,伤亡一定很惨重。
而霹雳炮和粮草辎重一起,离大军还很远,估计此时也只是到了扶风。
李世民就让大军先就地扎营,派出探马四处查看找寻其他路径。
李世民见李智云到后,对李智云这个前锋官,以三千骑兵冲击西秦数万兵马,赞不绝口。
“我也就是碰巧,正好在他们列阵准备攻城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巧也是时机,抓住了时机就可事半功倍。五弟不要谦虚,这次迎头痛击薛举,你是立了一大功。”
李智云也不再谦虚,有客套话适可而止就行了。他看李世民的部将们,都对自己投来很倾慕的眼神。
他们在扶风城外,也都见识了乌云铁骑的杀戮,见识了李智云在敌阵中酣战时的英姿。还有乌云铁骑的重甲骑兵,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
这是一种硬实力,临阵杀敌时果决而霸气,个人又能勇冠三军。
他们也很难想象,李智云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出类拔萃,不只是因为他出身名门,还应该归结为他天赋异禀。
唐军探马侦察了附近的各个山坳,发现陇坻除了这个陇关之外,还有几个关隘。只是那些地方更为险峻,易守难攻,大军无法施展有效进攻。
而陇关是双重关隘,除了看到的这一重之外,沿陇坻道往西,还有另一重关隘。陇坻道适合大军通过,所以,薛举把此地修筑得很牢靠。他败走后,又留下了重兵驻守在此。
唐军要想轻易攻下关隘,恐怕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李世民就只有等霹雳炮来轰陇关。
大军驻扎下来后,第三日,粮草辎重跟上了大军。
即日,李世民就让人架霹雳炮对准关隘的寨墙,准备轰塌寨墙,再挥师冲进去。
好不容易架好了霹雳炮,一众人都远远的看着。
李智云特意看了几眼李世民,他发现李世民此时却有些平淡,并没有预期中第一次用霹雳炮而激动的样子。
而他身边的长孙顺德、刘弘基和殷开山等人,都很兴奋,眼睛里都放着光。
开炮的炮手都是在乌云铁骑学过的士卒,他们装填瞄准等动作也还算娴熟。
大家都静等着,等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就开炮。
而李世民似乎在这一刻有了一丝犹豫,许多人都察觉到了,只是大家不是很确定,都静静的等。
正在此时,有长安的信使来报,说大丞相有急令。
李世民一听,吩咐人把李渊的急令拿来。
原来,李渊听说唐军在扶风与薛举打了一场遭遇战后,虽然薛举已经后退,但李渊顾虑到关中安危,怕李轨和梁师都趁机有异动,就着即下令李世民停止西征,立即撤军回到关中。
李渊的撤军令,不是因为自己思虑不周,也不是反复无常。
而的确是他知道陇山一带并不是那么容易攻克,在相持不下时,唯恐关中的时局起变化。
李渊本来就出生在陇南天水一带,他知道唐军无法快速翻越陇山后,就知道此次西征难有把握快速解决掉薛举,会令唐军陷入在陇山一带。
这就给了李轨和梁师都他们一个机会。
所以,李渊要李世民立即撤军,不必逗留在陇山。
李世民身边的将领们知道大丞相的撤军令后,多少还都有点沮丧。
长孙顺德说道:“我大军已经到了这个关隘之下,士卒们已剑拔弩张,霹雳炮都架好了,这……”
李世民目光深邃的看着关隘的寨墙,脸上没有表情,说道:“撤吧……大丞相有令,就必须撤。”
但说完他也没动,他马鞭遥指霹雳炮位,问道:“这炮是现在撤?还是打两炮再撤啊?”
长孙顺德忙说道:“大元帅,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