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脸上臊得慌,低头喝闷酒,一副难看的脸色。
按说,他这逃亡的一路其实挺惨的。他被王世充从邙山开始就打得四处乱窜。带着残兵败将从金镛城逃至武牢关,又从武牢关再败走至河阳找到自己王伯当,再从河阳逃到潼关,准备投唐。
这一路上,都是疲于奔命。甚至,他几度心灰意冷,在河阳时,看着仅有的几千人马,自己是又羞又恼。他当作那些亲随的面,大声叫嚷着要以死向追随他的残部们谢罪。
后来,在王伯当等人的劝解下,李密才颓然放弃了轻生念头,给自己留了现在这条投唐的生路。
不然,他是真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他以前追随杨玄感时,就劝解杨玄感眼睛别只盯着洛阳,要先往关中发展。可惜杨玄感没有听他的话,结果兵败身死。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杨玄感的兵败也有轮回时,他有一天也会败入绝境。好在,当年劝解杨玄感的说辞,现在正好可以用来说服自己。
往关中,往关中,说不定我李密还有翻身之日。
李密这个还想起一件很紧要的事。
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事时,自己曾经在瓦岗最强盛的时候,递给过李渊一支橄榄枝。
他希望李渊这个宗室之亲,与他一起践行“李氏当为天子”的箴言。
李渊虽然回函,没有让瓦岗军与晋阳之师汇合成一支王者之师。但是李渊那时言辞恳切,谦虚谨慎之态还历历在目。
李渊央求李密,帮晋阳之师挡住了洛阳的王世充。挡住了王世充,晋阳之师就可以快速分化瓦解掉大隋,可以站稳脚跟。
甚至,晋阳之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顺利取得关中这种四塞之地,跟他李密义无反顾的帮助李渊有莫大的关系。
李密现在就是这样想的,当年自己就是在帮助李渊,并不止是在跟隋军捉迷藏,玩骑马打仗的游戏。
李渊不能不念李密这份旧情。
在河阳,李密反复念叨着,不断的告诉自己。到了关中,既使是从头来过,也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事。
自己要是入关中投李渊,李渊也一定会收留自己。
他甚至觉得,李渊一定高兴得说不定,会亲自来迎接自己。
哦,那还是不太可能。毕竟,自己跟王世充的战事,多多少少还是会传一些到李渊耳朵里。
李渊的心里有这个念头就好了。他不来亲自迎接自己,拥抱我李密。也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大冢宰的位置才够意思。
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自己也是他站稳关中的大恩人。
李密的这番心思,的确有些天真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对一个陷入绝境的人而言。李密能快速的站起来,已经相当的不错了。
要知道,瓦岗军以前可是整整齐齐的五十万之众。
结果,跟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和王世充几番打斗下来,他李密身边就剩这区区三千人了。
而且,李密对“李氏当为天子”这话,一直深信不疑。这也许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天真念头的另一个映照。
他在潼关外,等待入关时就在想。
李渊虽然比他先一步到了关中,但是,我要是入了关后。难保,关中姓李的会再次洗牌。他李渊是关陇集团的后人,难道我李密不是关陇集团的后人?
大唐的朝臣、士族豪门、关陇集团占据着绝对优势。
我李密的经历并不比你李渊差多少。
论在战事上的资历,自己甚至比你李渊还强几倍、十几倍。
自己入了关中,说不定真会绽放第二春,经营出另一个强大的“瓦岗”来。
李密的这些想法,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到长安,就在潼关就被李渊的小子给涮清醒了。
李渊这个叫李智云的小子,他似乎对他李密和瓦岗军的事了解甚多,并不是听的传闻。而是真切的把住了李密的心脉,看穿了李密的虚弱。
李智云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揭了他的老底,让他有点无地自容,难看至极。
尤其,李智云说到秦叔宝、程咬金等几员大将都降了王世充,更是让李密嗝屁得无话可说。
秦叔宝这些人既是瓦岗军的元老,又是中原的名将。他们如果都选择投敌,这只能说明李密治下难以服众。李密你没有本事打败隋军,甚至也没有本事笼络住瓦岗的旧部。
要是在三天前,有个黄口小儿哪怕你是李渊的儿子敢这样跟李密说话,李密一定会勃然大怒,甚至拔刀就要斩人。
而今日的李密,却选择忍气吞声,打掉了牙也要和血吞下。
没办法,自己已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关中是唯一可能收留自己的地方,脸再难看也要看。
王伯当实在有些忍不住,他原本不想说话,怕影响了李密的高大形象的。
但是看到李密连自己的形象都维护不了,自己再不说两句,这老小子恐怕真得把脸都丢尽了。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