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种领军艺术。
毕竟令行后,可以阳奉阴违,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三军统帅若是得不到麾下将领的支持,也是独木难支。
李建成现在头大的正是这个问题。
唐俭想了想,“老臣有个建议仅供太子斟酌……”
李建成要的就是他的建议,忙说道:“长史尽管说。”
“突厥人据守太原,尚有数万人马,而太子麾下现在有近二十万人马。而这二十万人马已经休整多日,士气已经很足。仅此看,突厥人守太原只是做困兽斗。”
“老臣建议太子留秦王在临汾,毕竟秦王的事,还未有分晓。汉王又说他会坏了北上收复失地。这话不管对与不对,太子都得按对的来看待……”
“长史的意思,第一得安抚好汉王?”
“嗯,汉王军力强悍,不能让他留在霍邑。他本是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收复失地他也是责无旁贷。”
李建成点点头。
“三公主的人马就留在霍邑好了,她大病初愈,行动不便。而神通和孝基则和汉王一起北上。”
“谁为前锋?”
“前锋非汉王莫属。”
“我……我只是怕五弟他会拒绝。长史也知道,五弟的脾性变得有点不可捉摸。他若是以伤亡过重为由,拒不领军怎么办?”
李建成的担心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
他既想要用李智云,又害怕被李智云拒绝后威信扫地。
唐俭想了想,“这事我先去探个底,然后我们再商议。”
唐俭这么说,李建成当然是满心欢喜。他需要的就是要唐俭去事前打招呼,先给李智云一个心理准备。
做这件事,唐俭是最合适的。
李建成于是谢道:“那自然是最好,辛苦长史了。”
唐俭摆摆手,言下之意,老臣也是赶鸭子上架。他于是告辞往李智云的乌云铁骑而来。
到了李智云的大帐,李智云一看是唐俭,心里已经猜到了八九分。
因为突厥人北撤的事,已经很快就传开了。唐军开拔在即,李建成应该是有具体的部署了。
李建成这个河东道大总管可不好当。
“长史许久没来了,别是不好意思登门了!”
唐俭没有理会李智云的揶揄,笑道:“老臣有啥不好意思的!汉王胸有百川,老臣不过粉身碎骨是为了圣上。”
“来,坐。”
李智云不认拒绝唐俭,也没有必要拒绝唐俭。
“听说李元吉被送回了长安?”
“是啊,齐王昏迷不醒,河东地方没有良医,只有送回长安。”
“是长史的主意吧?”
“老臣为了息事宁人,两边受气,忍气吞声,不外乎希望皇子们各自安好。汉王千万别再笑话我了。”
“好好好!长史看来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请讲!”
“汉王如此爽快最好。颉利可汗北撤,我大军即将挥师向北,老臣来听听汉王有何打算?”
“我没撒打算。霍邑城内还有十多万唐军,我乌云铁骑不过数千人而已,要运筹帷幄的的应该是太子,他是大总管。”
“太子准备请汉王作前锋,挥师攻打太原。”
“我作前锋?哈哈哈!长史只怕是忘了,本王曾经与你说过,乌云铁骑若是有伤亡的事是不会干的。”
唐俭点着头,“老臣当然记得。不过贾胡堡的突厥人已经撤离,汉王做个前锋官其实也不会遇到任何劲敌。太子想让汉王做前锋,还是因为乌云铁骑战力超群,而汉王又是北方的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身负重责,不可不为汉王树立军威。若是将汉王留在霍邑或是临汾,恐怕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不妥当。”
“没什么不妥当的,只要我自己觉得妥当就行,别人怎么想我也管不了。”
“当然不妥当。乌云铁骑是威武之师,甚至天下人皆知其威名。有道是,风骚推上将,威名慑夷狄。突厥人心目中最怕的就是汉王的军队。乌云铁骑若是兵临太原,颉利可汗当亲自领教汉王的威名。他日,颉利可汗在塞外,将不再敢轻举妄动了。汉王的安北都护府则可省却了多少事?”
唐俭的话不无道理,他原本是站在李智云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的,自然说得也是鞭辟入里。
“可我做前锋,不是便宜了秦王这种人吗?”
唐俭听出了李智云已经松动了,心里是暗舒一口气。
“汉王不可如此想。秦王本来因为被汉王告发,老臣已经将此事上奏圣上。虽说现在长安的旨意还未到,但秦王的兵马和秦王本人,正如汉王所说的,尚不足以信任的。这前锋他是自然做不得。”
“你怎么说,就是准备留他在临汾了。”
“不是留他。是等长安的旨意来后再做决断。秦王的事由圣上裁定,你我说了都不算。”
“那神通叔和孝基叔呢,他们为何不可作前锋?”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