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男子双打首轮,焦点战粉墨登场,赛事结果,有喜有忧,各不相同。
费德勒组合输了瓦林卡组合输了,拉奥尼奇组合输了,加斯奎特组合输了,菲洛佩兹组合也输了。
纳达尔组合赢了,穆雷组合赢了,伊斯内尔组合赢了,弗格尼尼组合赢了高文和迪米特洛夫也赢了。
“6:4”、“4:6”、“10:7”。
在对阵费雷尔和沃达斯科的强档组合比赛里,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组合最后阶段打得更加聪明也更加坚决,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他们笑到了最后,成功晋级第二轮,对于迪米特洛夫来说,这是好事。
对于印第安维尔斯来说,也同样是好事
根据官方票务统计数据显示,“高文迪米特洛夫费雷尔沃达斯科”的这场比赛,在二号球场足足吸引了超过六千名观众。
上座率,高达75。
这也是第一个比赛日所有场地所有赛事上座率最高的一场,远远超出费德勒和纳达尔各自的双打比赛。
毕竟,四位有名有姓的单打球员站在双打赛场上展开强强碰撞而且,高文和迪米特洛夫两位新生代领军人物的组队也毫无疑问是话题焦点,轻而易举就吸引大量人潮,制造了开赛第一天的热潮。
甚至,一直到比赛结束之后,话题热度也没有明显下降,高文和迪米特洛夫两位球员在比赛里的动图和照片,广为流传,无论是网球记者还是现场观众,纷纷迫不及待地分享近距离观看比赛的感想。
事实也证明了赛事组委会的高明和睿智,将这场比赛安排在二号球场,绝对是神来之笔
毕竟,就连费德勒和纳达尔也没有如此待遇。
首轮双打赛事结束,有喜有忧,喜的是,观众流量创造新高忧的是,费德勒、瓦林卡等人都输球了。
一直以来,业内人士总是强调,如果顶尖单打球员携手参加双打,他们显然是更加被看好的一方,但无数比赛也证明了:
单打高手,并不一定就能够在双打赛场闪耀。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未必就是坏事。
双打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场地,也是为了调整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单打赛事做准备。
胜负影响,非常有限。
即使这些单打高手们真的能够在双打一路高歌猛进,但如果双打可能影响到单打,他们也必然毫不犹豫地放弃双打,这也意味着,双打赛事进入八强、四强战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不战而胜的情况。
这样,并不好看。
所以,单打高手们在第一轮、第二轮登场亮相,吸引票房之后,输球出局,然后将舞台留给专业双打球员,如此一来,票房有了、比赛也有了,单打和双打的精彩程度都不会打折扣,也算是皆大欢喜。
费德勒、瓦林卡等人的双打输球,未必就是坏事。
不过,话虽如此,但胜利依旧值得庆祝。
对于迪米特洛夫来说,他需要这场胜利,不仅是重新找回胜利的手感,同时也是找回享受比赛的方式。
一场胜利,似乎微不足道,但是跌落低谷的时候,却如同一缕微弱的曙光,成为指引前行方向的灯塔。
单打胜利也好,双打胜利也罢级别胜利也好,挑战赛胜利也罢,只要是胜利,就能够成为曙光。
迪米特洛夫需要这样的一场比赛。
胜利的感觉,延续到了单打赛场。
单打赛事第二轮,男女单打前三十二号种子享受首轮轮空待遇之后,纷纷闪亮登场。
高文遭遇拉奥尼奇的加拿大同胞波斯皮希尔。
这位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和拉奥尼奇是同一批球员,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被认为是复兴加拿大网球的希望。
其实,波斯皮希尔的状况,和澳大利亚的科吉纳基斯有些类似,同样都是天赋出色,但可惜伤病频频,而且屡屡被场外事务分心,以至于始终没有能够充分兑现自己的天赋,兜兜转转就泯然于众人。
两位球员甚至就连比赛风格也有些相似之处:
大力发球、强力正手,进攻主导、防守羸弱,典型的新生代底线型球员。
整体而言,科吉纳基斯的爆发力和冲击力更强一些,波斯皮希尔则在攻防两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一些。
正是因为如此,波斯皮希尔的职业生涯比科吉纳基斯还是更耀眼一些,他拥有过自己的闪耀时刻:
去年一月,他的世界排名曾经来到过25,刷新个人职业生涯新高,算是和拉奥尼奇同一时间走进聚光灯。
比起澳大利亚正在等待崛起的新生代来说,加拿大的这批年轻球员已经率先登上舞台,成为网坛新生力量。
上周,波斯皮希尔和拉奥尼奇携手出征戴维斯杯,同样是一胜一负,输给了锦织圭。
本周,波斯皮希尔面对高文,赛前就能够感受到一些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