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有备而来,磨刀霍霍。
但高文依旧是高文。
轻描淡写,信手拈来,整个谈话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高文书中,记者们曾经拥有过进攻的机会却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利用就已经转瞬即逝,然后就再也没有掀起风浪的机会,一切发生得都太快了。
简直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即使记者已经和高文交锋许久,此时此刻也依旧目瞪口呆。
更何况,有一点,高文准确地抓住关键要害:
加利福尼亚,这里是高文的大本营仅次于华夏的第二主场本地媒体记者们怎么可能为难高文呢?
看看“洛杉矶时报”记者提问的开篇问候就知道了。
“高文欢迎回家”
很好,一个开篇,就已经奠定基调,如果此时还有记者准备为难高文,他们估计就很难得到后援了。
“显然,印第安维尔斯的观众们喜欢你,也喜欢格里戈尔,数不胜数的观众纷纷涌进球场,就为了观看你们的比赛。”
“你们知道,现在社交网络上称呼你们为骑士组合,你们听说过这件事吗?”
一个不痛不痒的提问。
准确来说,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茶余饭后的闲聊再加上一杯咖啡一块蛋糕的话那就完美了。
剑拔弩张、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氛围连消带打就已经烟消云散整个新闻发布厅的感觉都不一样起来。
那么,还有谁敢打破如此和乐融融的气氛?
看来高文是正确的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就是高文的墨尔本公园,此前在墨尔本的糟糕体验,在这里应该是不会上演了。
高文:???
听到问题,高文满头都是问号,下意识地就转头看向迪米特洛夫,嘴里嘟囔着,“你们难道不知道,我是被时代抛弃的老年人吗?社交网络发生什么事,我真的不懂。”
没有想到,迪米特洛夫也是一张白纸,眼睛里写满了困惑,完全不明白记者的提问,“什么骑士组合?”
现场就有记者发出低低的笑声,不要误会,这就是嘲笑,狠狠地嘲笑,光明正大地。
他们知道,高文和迪米特洛夫在社交网络上并不活跃,但完全没有想到:
两个“90后”的千禧年一代和网络脱节得如此厉害,在座的记者应该九成九都比两个人年长现在却由他们来向年轻人科普社交网络发生的事情?
真的很好笑。
记者不得不做出解释,否则就好像相声的包袱成为哑弹一样,提问也就得不到回应。
“因为高文的昵称一直是少女骑士,格里戈尔的话”
停顿一下,看向迪米特洛夫,似乎正在寻找合适的话语。
“也非常符合骑士形象,所以现在网友们都将你们称呼为骑士组合,代表颜值和正义的骑士组合。”
其实,网友们的原话是:
迪米特洛夫是帅哥,高文是帅哥,帅哥和帅哥的组合,着实养眼,有颜值有实力,绝对是一道风景线。
这也是无数女性观众纷纷前来现场观赛的原因,粉丝的尖叫声堪比流量偶像的签名会。
另外还有熙熙攘攘前来凑热闹的小学生们,哪怕对网球一知半解,也不影响他们跟踪最新的时事热点。
一直以来,颜值就是竞技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卫贝克汉姆的辉煌成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案例。
网球,也是如此。
从库尔尼科娃到莎拉波娃再到伊万诺维奇,还有现在正当红的布沙尔,网球甜心们一代新人换旧人。
萨芬、费雷尔、安西奇、菲洛佩兹、罗迪克等等,群星璀璨的帅哥们也都是颜值与实力兼具的存在。
进入四巨头时代,尽管颜值的讨论始终客观存在,但四巨头的统治力着实太过强大,赛场表现成为焦点,渐渐盖过场外花絮的讨论,以至于这些年的颜值讨论降温许多,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视野消失。
新生代里,迪米特洛夫确实是颜值与气质兼具的代表,另外,小兹维列夫、梅德韦杰夫、西西帕斯等人也都符合普罗大众的审美,这也重新让人们意识到,网球一直都是一项赏心悦目的绅士运动。
尽管如此,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公众视线过多聚焦在场外花絮,而不是自己的表现,这依旧是一件沮丧的事情。
就好像四巨头一样,他们用自己的成绩和表现让媒体们闭上了嘴巴,以至于颜值讨论也就成为陪衬。
现在,“骑士组合”出现,记者们也有些好奇两位球员的反应
特别是迪米特洛夫。
对高文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他有底气也有勇气挺直腰杆,坦然面对这些花絮讨论,两座大满贯冠军就足以回击质疑。
迪米特洛夫则不然。
最近一段时间的压力已经足够糟糕,他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一群网友们熙熙攘攘地讨论着他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