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北美训练体系出来的网球球员,全部都是传统硬地球员,这一切,是有客观历史成因的。
网球,起源于欧洲,最早是草地球场,所以草地始终被称为最传统也最正统的网球场地后来在欧洲全面开花普及开来,红土场地扮演重要角色,大大小小的红土遍布欧罗巴大陆,成为网球兴起的功臣。
当网球漂洋过海传入北美大陆的时候,草地和红土依旧是最重要的场地,但正如其他文化传入北美之后的局面一样:
全面商业化。
电影是如此,文学是如此,当然,网球也是如此。
一直以来,网球都是贵族运动,只有中产阶级们才会涉足,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则是可望而不可及。
网球在北美的全面普及,就是得益于硬地的诞生,这种水泥浇灌的场地,和篮球场一样,简单便捷、随处可见,再加上随便一把球拍和破旧的网球,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击打网球,哪怕贫民窟也不例外。
于是,网球渐渐开始全面开花起来,威廉姆斯姐妹之所以开始打网球,就是因为她们的父亲理查德威廉姆斯rs认为,网球能够赚钱,自己的女儿们肯定能够成功,于是从贫民窟起步。
另外,成立于1978年的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校抓住机遇,将网球培训演变成为一门专业,彻底改变了整项运动的发展方向,因为出于种种考量,这所网球学校全部采用硬地球场,培训方式也已经模式化。
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校出身的学生,往往具有相同特征:
大力发球,强力正手。
依靠两项强力武器,往往就能够在站稳脚跟然后再加上一点点天赋和能力,就能够在职业网坛找到一席之地。
久而久之,从北美培训体系出来的球员,也渐渐全部打上相似的风格烙印。
当然,事无绝对。
每位球员自身的能力和天赋并不相同,比赛风格自然也千姿百态但整体而言,北美体系出身的球员,往往都是典型硬地风格,这是无可争议的
并不局限于美国球员,其他在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校培训出来的球员也不例外,莎拉波娃、锦织圭、扬科维奇等等另外,从出来的球员,大部分也都是如此,毕竟,整个环境和方式都是如此。
慢慢地、慢慢地,“美国球员擅长硬地但红土瘸腿”,这似乎已经成为职业网坛的一项传统。
看看法网这项红土大满贯,数据就一目了然。
以1968年进入公开赛时代以来的数据为准,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里,美国球员的夺冠次数屈指可数。
男子单打,仅仅只有四次,1989年张德培、1991年和1992年考瑞尔,1999年阿加西,这就是全部了。
而且,自1999年以后,就再也没有美国男子球员能够闯入法网决赛。
准确来说,整个公开赛时代里,包括夺冠球员在内,美国男子单打球员一共就只有七人十一次闯入决赛。
此时,回首1991年的法网决赛,考瑞尔和阿加西两位美国球员会师决赛,恍若隔世。
女子单打,整体情况则好了太多太多,毕竟,“冰公主”埃弗特一个人就七次登顶法网,目前依旧是女子单打冠军数量的记录保持者。
纵览整个公开赛时代,美国女子单打球员一共十一人二十八次闯入法网决赛,尽管依旧比不上西班牙和德国等等红土高手们,却已经能够看出整体实力的强大。
不过,埃弗特和纳芙拉蒂诺娃两位传奇名宿就占据半壁江山,自1987年以后,美国女子球员也一片颓势。
1987年以后,就只有卡普里亚蒂和小威廉姆斯两位球员一共四次夺冠,仅此而已如果加上闯入决赛的球员,也仅仅只是在增加六人六次而已,每人都只有区区一次,再次证明她们红土表现的整体低迷
可一不可再。
当然,大满贯赛事,夺冠难度本来就非比寻常,以大满贯举例,仅仅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整体来看,美国球员在红土的表现低迷,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都不例外。
过去十年时间里,就只有小威廉姆斯一位美国球员能够在法网登顶,然而,法网始终是她表现最糟糕的赛事:
在小威廉姆斯的四大满贯赛事里,法网战绩一直都是最差的,她职业生涯唯一一次大满贯首轮出局就是在法网。
2012年法网,小威廉姆斯在面对法国本土球员维吉妮拉扎诺rnn的时候,距离胜利还有两分,却在全场观众的嘘声和咒骂之中崩盘,一度泪洒赛场,最后惨遭逆转出局。
所以
哪怕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成绩好坏全看球员个人天赋,但不可否认的是,北美的训练体系确实拥有一个优良传统。
他们,更加适合硬地,除此之外,草地和红土的表现全看造化,特别是强调扎实基本功和战术多样化的红土,对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