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83 面对大师  赛点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所以呢?

尽管比分狼狈,但高文并不介意——

2008年法网决赛,纳达尔对阵费德勒;2020年法网决赛,纳达尔对阵德约科维奇,在大满贯决战紫禁之巅的舞台上,纳达尔在这两场比赛里分别送给老对手一枚甜甜圈,“6:0”清盘,完全没有手下留情。

这,就是纳达尔在红土球场的能力。

所以,比分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比赛出现了什么问题?这才是高文唯一需要关心的焦点。

更何况!

这还是训练赛。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职业球员之间的训练赛,其实和正式比赛没有区别,同样的流程同样的规则:

一方先发球,紧接着另一方发球;然后率先拿到六局的一方胜利,如果“6:6”则进入抢七,等等等等。

但是,训练赛终究是训练赛,难道和正式比赛就一点区别都没有吗?除了胜负不计入正式比赛数据内之外。

有,当然有。

并不是说,训练赛就不用心,随随便便应付,可以玩耍打闹一下,所有教练和职业球员都明白一件事:

只有将训练认真对待,才能够达到训练效果,才能够将训练内容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并且运用于比赛。

真正的区别,不在于态度,而在于战术——

可以这样理解,训练训练,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每次训练赛前,教练团队也会制定战术,看看这场训练赛的目的。

有时候,训练球员的强项,试图寻找手感;有时候,训练球员的短板,希望能够补足;另外还有时候,训练球员的战术组合,尝试一些新鲜的、不同的、改变的战术,将自己的现有武器进行排列组合。

像纳达尔这样的巨头球员,往往都是后两者,要么训练短板、要么训练战术,尝试一些正式比赛里不会使用的战术或者武器,通过一次又一次训练赛慢慢打磨,然后再运用到实际比赛里,打开局面。

最简单也最直观的就是击球落点分配。

在正式比赛里,纳达尔的击球落点往往一直在变化,因为他知道高文的双手反拍非常稳定,足够犀利;同时,可能会稍稍侧重正手,特别是在关键击球的时候,通过朝着高文正手施压的方式打破平衡。

但今天,在训练赛里,纳达尔的击球落点明显朝着高文的反手集中。

当然,这可以说,纳达尔在寻找自己的正手击球手感,同样也可以说,纳达尔在测试高文反手的极限。

毕竟,这是训练。

换而言之,一来,纳达尔在集中攻击高文最为擅长的反手位;二来,纳达尔不断尝试全新的战术组合。

同时,因为伤病困扰,现在纳达尔也不再自己的最佳状态,和高文训练的同时,他也在调整也在摸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纳达尔,凭借着自己的红土底蕴,就轻松拉开比分,遥遥领先,这才是问题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红土的脚步移动,这必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基本功确实不是三五天就能够弥补差距的。

但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吗?

球场边上,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两个人一直在不断低声交流着,等待训练赛结束之后,再展开深入分析。

同时,高文的脑袋也在快速运转着。

今天,高文本来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前来和纳达尔一起训练。

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在澳网击败了纳达尔就意味着自己掌握了胜利的密码,每场比赛每次碰面都是不同的;同样他也绝对不会认为,自己在硬地表现出色就意味着红土也能够无往不利,这是两回事。

学习,需要摆正心态,同时也需要积极精神。

以前在ncaa,面对首次碰面的全新对手时,高文往往会放开手脚,进行一些不同尝试,再制定战术。

后来拥有教练团队之后,分析对手的工作也就由桑普拉斯负责,再也不需要如此,毕竟职业比赛的容错空间有限;但高文还是会习惯性地试探一下,看看对手的状态,也看看对手的战术,临场应变。

现在,面对“红土版”纳达尔的训练赛,高文也想着,自己应该进行一些尝试。

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正是去年在帝都面对纳达尔的比赛。

当时,高文和纳达尔都不在自己最佳状态,所以比赛进行得非常焦灼,两位球员的击球和战术都做出了调整。

那时候,高文的击球手感和准度都不行,被迫进入底线拉锯模式,持续不断地确保回球能够进入界内。

但制胜分的那一拍总是出现失误,缺少拿分手段,而且防守回球质量平平,最后就陷入疲于奔命的窠臼。

现在,情况稍稍不同。

高文敢于出手、手感正佳,但因为缺少能量瞬间爆发释放的“大力出奇迹”那一拍,迟迟无法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