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经提到过,2017年,普伊成为又一位横跨不同场地类型全部夺冠的球员,同时也是“90后”球员里继迪米特洛夫和蒂姆之后的第三位;而在他后面,又足足等待了五年,才出现另外一位完成如此壮举的球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普伊能够完美适应不同场地,他的击球风格与比赛类型,具备在不同类型球场打开局面的能力。
事实上,普伊最喜欢的场地是硬地,职业生涯表现最出色的是澳网,而职业生涯率先迎来突破的是温网和美网。
反而在法网,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也只是两次第三轮。
由此可见,普伊是一位更加适合快速球场的球员。
但真的是如此吗?
在2019年澳网闯入四强前,普伊职业生涯在澳网的战绩是五次首轮出局、一胜难求。
温网和美网取得突破的前后,普伊在这里的表现也普遍都是第二轮、第三轮。
至于法网,尽管从来没有能够突破第三轮,并且前后四次首轮出局,但他在法网的胜场是四大满贯最多的。
也就是说,普伊的个人喜好,确实是快速场地;但他的比赛风格确实具有普适性,任何场地都表现不俗;同时,他从小就是在红土成长起来的,尽管不擅长,但红土的理解和习惯还是刻在击球挥拍里。
在蒙特卡洛,普伊能够击败未来的“红土小王子”蒂姆,这就是最好证明。
对于高文来说,错过和蒂姆红土碰面的机会,但面对普伊的比赛,同样需要全力以赴,心态必须摆正——
硬地上,不需要适应不需要调整,一切都是关于对手的也是关于自己的。
红土上,除了对手之外,场地和环境也将成为比赛的一部分,一切都是全新的,心态自然也就不同。
其实,准确来说,这不是高文职业生涯严格意义的红土首秀,双打赛事首轮比赛才是。
在登上单打赛场之前,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的双打搭档就已经在蒙特卡洛大师赛亮相,完成红土首次亮相。
双打首轮,高文组合迎战另外一对“90后”年轻组合:
来自芬兰的亨利康廷南henrikontinen,1990年出生;来自克罗地亚的马林德拉冈亚marindraganja,1991年出生。
两位球员转入职业赛场都已经有些年份,但遗憾的是,单打表现平平,于是开始思考职业生涯的出路,也就是去年今年左右,双双转入双打,希望能够在这里闯荡出一片天空,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如此年轻,就已经彻底放弃单打,侧面也说明确实无以为继,甚至在挑战赛阶段也无法打开局面;但同时,因为年轻所以敢打敢拼,双打赛场拥有搭档的支持,慢慢累积经验,确实不失为一条出路。
这场比赛,就可以看得出来,迪米特洛夫的心境确实发生变化,更加积极主动;反而是首次在红土正式比赛的高文稍稍显得拘谨,于是迪米特洛夫顺势接过主动,掌控比赛,这和印第安维尔斯不同。
最后——
“6:1”、“6:3”。
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的“二搭”,顺风顺水地开启征程,全场比赛耗时不到九十分钟就以完胜迎来开门红。
胜利,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事;但对于高文来说,唯一遗憾就是,在球场击球的时间太短,适应不足。
所以,从双打切换到单打赛场,高文依旧需要一些时间。
第一局,就直接证明了,红土和硬地,其实是两个世界。
尽管同样都是网球,但整个比赛内容却大相径庭;而且,练习赛和正式比赛又是两回事,强度差异!
“40:0”。
普伊开场的发球局,轻松直落四分,“lovegame”保发,基本没有遭遇什么挑战。
高文,显然还没有琢磨出东西来,整个回球的线路、落点、方式选择都不够清晰,也就是自己没有想好。
紧接着,高文的发球局。
“40:40”。
尽管高文依靠发球掩护,挽救两个破发点,但他始终没有看到局点,结果还是被普伊一拍正手直线得分完成破发。
转眼,第一盘的比分,就已经来到了“2:0”,普伊领先。
当然,在硬地赛场,高文也不止一次面对如此困境,但原因截然不同,在这里,在红土,一切都是陌生的。
高文,并不慌张。
单纯看比分的话,没有什么值得紧张的,比赛很漫长,时间还有很多,没有必要因为一次破发就慌张;而且,比起硬地来说,发球优势在红土被削弱,所以破发在红土球场更加常见,后面还有机会。
高文真正在意的是比赛内容。
普伊,正如预料——
一是借力打力的能力非常出众,同时还具备自己主动发力的能力,正手犀利,但普伊不是全凭肌肉发力的风格,而是依靠提升拍头速度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