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全场观众的眼睛里都写着相似的神色,不管是谁的球迷还是旁观的吃瓜群众,此时此刻都没有能够例外——
从底线到网前再到底线而后又回到网前。
不同击球手法不同战术组合不同临场应变,攻守转换宛若钢丝行走摇摇晃晃岌岌可危,全程保持紧绷。
精彩!
妙不可言的精彩!
最最重要的是,两位球员的算计和博弈碰撞出难以置信的火花,高文以近乎羞辱的方式连续拿下两分。
连续两次小球切放,不同策略不同布局,最终全部由高文拿下,不仅化解困境,而且重新赢得气势之争。
刚刚这一分的结局,并不美好,高文就在德约科维奇的眼前,近在咫尺的位置,一记灌篮扣杀兑现制胜分,宛若一记耳光,狠狠甩在德约科维奇的脸颊之上,阿瑟阿什球场的气温瞬间就突破了沸点。
——哐。
德约科维奇摔拍了。
在全场振臂高呼的喧闹与沸腾之中,在全场热火朝天的赞叹与掌声之中,然后,稀稀落落的嘘声响起。
现场,一派混乱。
气氛,微妙,带着些许诡异。
的确,德约科维奇最强大的一点就在于化愤怒而动力,来自对手来自观众的挑衅,总是能够演变为他持续爆发能量提升状态的动力,他已经在无数比赛里证明了这点。
但同时,德约科维奇和穆雷一样,他们都是需要宣泄情绪释放情绪的类型,也许是对对手对观众对判罚对现场情况的不满,也许只是对自己的不满,不管如何,他们都需要将这些郁闷、挫败和烦躁的情绪宣泄出去,否则他们没有办法保持专注。
今天,自登场的那一刻,阿瑟阿什球场就在挑衅德约科维奇——
明明他才是世界第一,明明他已经在巡回赛打滚十年,明明他在这片球场拥有无数辉煌创造无数时刻。
然而,全场观众依旧一面倒地站在高文身后。
不是费德勒,也不是纳达尔,甚至不是穆雷或者瓦林卡,而是高文,区区一个高文。
从那时候开始,德约科维奇就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既然人们不希望他胜利,那么他偏偏就要胜利。
越是愤怒就越是冷静。
但是,这样的愤怒并没有消失,而是不断累积不断压抑不断堆叠,并且伴随着意外和波折的出现持续升温。
最后,终于失去控制。
火山,爆发。
草!
德约科维奇狠狠地摔烂了一把球拍,猛地抬起头来,狠狠地瞪向高文——
死亡凝视。
那双眼睛里的杀气,浩浩荡荡,锋芒毕露。
“场面,有些紧绷。”
詹俊也注意到了,阿瑟阿什球场的欢呼和嘘声交织,简直就是在煽风点火。
“眼前这一幕让人回想起2013年的法网半决赛,纳达尔对阵德约科维奇。”
“当时两位球员的一分在网前展开短兵相接,最后纳达尔的回球不小心砸向德约科维奇,赢得这一分。”
“尽管纳达尔第一时间表示歉意,显然那一分不是故意瞄准德约科维奇的身体,但当时比赛的氛围着实紧绷,德约科维奇没有接受纳达尔的道歉,而是给了纳达尔一个死亡凝视,比赛硝烟味推向极致。”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激怒德约科维奇。”
“那场比赛,虽然以纳达尔的胜利告终,但毫无疑问,那是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至今为止在罗兰加洛斯最精彩的一次对决。”
“现在,德约科维奇的死亡凝视再次出现。”
“这场比赛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厚。”
空气,越来越紧绷、越来越粘稠,尽管现在已经是纽约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半,但炙热的阳光还是让气温居高不下,氤氲弥漫的滚滚热浪在阿瑟阿什球场之中持续汹涌,氧气的消耗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狠狠地,德约科维奇瞪了高文一眼——
高文毫不示弱,目光清澈、眼神明亮,堂堂正正地、光明磊落地迎向德约科维奇的视线,没有握拳没有嘶吼没有欢呼没有跳跃,只是抬头挺胸正面直视。
算计,博弈,谋略,对抗。
没有阴谋,只有阳谋,狭路相逢勇者胜。
而高文,已经做好准备。
目光,碰撞,火花和硝烟瞬间迸发,凛冽杀机在炙热与滚烫的空气里翻涌,毫无预警地就察觉一丝凉意,不寒而栗。
然后。
两位球员似乎有默契一般,双双转身走向底线,昂首阔步,继续为下一分准备。
从“15:30”到“40:30”,面对来势汹汹、杀气腾腾的德约科维奇,高文以无与伦比的表现稳住了局面,甚至让使命必达模式的德约科维奇短暂地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