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3 气质蜕变  赛点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这两三局时间里,瓦林卡确实如有神助——

因为站在悬崖边上,没有包袱也没有束缚,放手一搏,整个进攻的强度和准度全面回归,屡屡命中。

但是,高文并不担心。

他依旧专注自己。

站在全局层面的高度,高文需要看得更高更远:

假设第二盘就丢掉了,那么第三盘应该如何展开?

假设第二盘进入抢七,那么抢七局又应该如何布局?

不管是决胜盘,还是抢七局,制胜的关键就在于打断瓦林卡的进攻节奏。

只有局面混乱起来,高文才能够重新掌控形势。

所以,与其说为了这一分这一局,不如说高文正在为后续铺垫,果敢大胆地做出不同尝试制造干扰。

就好像这一分——

双手反拍,借力打力,直线,深区。

网球,沿着内角的发球飞行线路,又重新蹿了回去,笔直笔直地。

明明是被动局面,明明是反手位置,明明站位遭受挤压……但是,高文还是顺势上网了。

和费德勒的“sabr”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高文没有费德勒那么大胆,毕竟网前技术还是不够扎实;高文选择回发球控制线路,并且顺着回球线路上网,压力一前一后层层叠叠地堆叠积累起来。

正面,冲击。

瓦林卡,确实被惊吓一跳,发球动作还没有来得及归位,就看到网球和高文如同重影一般正面突进。

那画面,就好像“闪灵”里走廊尽头的双胞胎,一个眨眼就靠近一大截,一个眨眼就再次靠近一大截。

扑面而来!

心脏,猛地收缩起来。

下意识地,瓦林卡正手就已经挥拍启动,被卷入高文的节奏,脑海里条件反射地试图提升节奏反击——

正手,发力。

当面临对手上网的时候,整个回球节奏提速起来,所以大部分时候,回球一方也会跟着提升节奏,尽可能压缩对手在网前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就越难以控制难以调整。

现在,瓦林卡也是如此。

但是,这里有一个细节。

在发球和接发球环节里,情况更加复杂,因为瓦林卡脑海里有自己的策略,发球之后的第二拍进攻衔接;结果被高文的偷袭彻底颠覆打乱,瓦林卡仓促之间就必须推翻计划然后重新制定应对方式。

而且,瓦林卡还在压缩节奏,压缩高文反应时间的同时也压缩自己的思考时间,出手纯粹就是本能。

——直线。

瓦林卡的正手发力破网,没有选择两侧斜线空档,而是直挺挺地撞向高文的位置。

撞个满怀。

电光火石之间,网球又再次朝着高文撞击过去,似乎前一秒高文才完成击球,下一秒就必须再次准备。

而且!

高文一路前冲、正面迎前,速度和速度的叠加又进一步压缩反应时间,就连脚步的细节调整也不及时。

却见,高文将球拍放在身前,以一个非常别扭的方式做出拦截动作,为了争取调整空间,身体跳跃起来,整个动作怪异而扭曲,却展现出高文的柔韧性。

下一秒,哐!

网球正面撞上球拍,拍线剧烈震动,就在此时,高文手腕轻轻一抹,细腻而巧妙,就只是一抹。

那股柔韧的力量,完成包裹,托着网球窜了出去。

转,强烈旋转。

不仅转,而且轻,力量几乎被卸掉,宛若一片羽毛。

贴着球网,切出一拍技惊四座的小球。

啊!

瓦林卡丹田深处发出一声低喝,前一拍就足够意外,这一拍则是意外叠加意外,脚步第一时间启动,但整个重心却被丢入卷筒里,翻天覆地地转动起来。

天旋地转。

然后就可以看到,网球落地反弹,带着强烈倒旋,又重新朝着高文一侧球场蹿了回去,堪称匪夷所思。

……来不及了。

瓦林卡也没有再继续追下去,略显无奈地轻轻摇头,却没有忘记为高文送上掌声,这一球确实漂亮。

从头到尾,高文就两次触球,一次接发球一次网前截击,却展现出细腻绝妙的手感,出其不意的战术完全打乱瓦林卡的节奏,战术与执行堪称完美。

不由地,令人想起……费德勒。

哇——

o2球场一片震惊,面面相觑,整整慢了一拍才反应过来,脱口而出的惊呼声在现场弥漫开来。

然后,就可以看到高文站在网前,举起球拍向瓦林卡示意了一下,刚刚这一球,多少有些运气。

两位球员交换一个眼神,双双笑起来,而后又重新返回底线,继续准备下一分。

“30:15”。

局面,有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