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人民就是江山  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们这些出身低下的人,根本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别说立功德碑,很多人死后连立碑的资格都没有。

为他们立功德碑,将他们名字刻在烈士碑上供后人瞻仰!

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谁不想青史留名?

谁不想流芳百世?

在刘毅的画饼下,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归宿感!

这是一支有温度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他们卖命的队伍……

“今天我要设定一条新规。

从今以后凡是牺牲的有功之士,我们除了不能忘记他们,还要善待他们的家人。

除了每月给他们家人必要的生活物资,还要尽可能改善其生活条件。”

刘毅郑重宣布。

这项决定对他来说有些艰难。

阵亡士卒只会越来越多,日后对部队来说必定是笔不小的开销。

可想要让他们卖命,就得解决人家的后顾之忧。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军粮刘毅还有四十万石,他甘愿替他们抗下所有。

男儿志在天下何必贪图眼前小利?

听到这条新规众人皆哗然。

以为刘毅是在开玩笑,可他郑重其事的表情丝毫不像在说笑。

短暂平静后校场下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士卒们激动得无以复加。

这一刻起刘毅仁义爱兵如子的念头,在他们心里扎根发芽。

刘毅欣慰之余,不禁暗叹士卒们的淳朴。

他只是做了些他觉得应该做的事,没想到让他们如此激动与满足。

校场外的百姓中。

一些男丁甚至产生加入这支队伍的冲动。

刘毅自然没有忘记让百姓围观的初衷。

他不仅要除了消除百姓对他们的畏惧与仇恨,还要进一步拉拢民心。

因为无论哪个朝代,百姓的队伍永远是最庞大的。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便有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论断。

刘毅要将自己爱民如子、仁义的名声传播出去。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百姓群体,口口相传。

三人成虎,传的人多了自然信的人也多。

这对他洗白是股不小的助力。

所以他决定从库存中,分出一批财物粮食做好战后安民工作。

并下令以手下士卒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百姓们恢复正常生活,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所需。

很快,整个宛城部队都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的行为,与刚进宛城时截然相反。

不再烧杀掠夺侵扰百姓,而是帮助百姓修理毁坏的房屋器具、分发救济粮、力所能及的解决百姓们遭遇的困难。

在百姓们的感激声中,士卒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被人认同的成就感,手脚变得更加勤快。

鱼水军民情的氛围渐渐萌芽,刘毅也因此收获了不少军心民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