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参考模板,然后做一部分微调,形成适合自己现阶段的一套管制和军制。
不过虽然现在准备立国,但是毕竟地盘还手下的人才也很稀缺,所以就算要参考这套模板,也是要做一个简化版,更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更高效和更灵活的一套制度。
这也是王夫之和于成龙的共识。
确定了这个之后,三人继续讨论。
首先高屋建瓴。
国号为楚,沈墨自立为楚国公,作为一国之君。
内阁依然设立,职责还是作为国君的秘书幕僚机构,并无实际职权,为国君出谋划策,查漏补缺,提供建议,起草诏书等。
内阁职位上则是设置内阁参议,有参政议政权,无品级。内阁参议其实相当于明代内阁的大学士,人数不设限。
虽然没有品级,但是地位却比较超然。
内阁参议之下又设内阁秘书,品级为七品,不定额。
可以理解为内阁参议就是国君的顾问团,而内阁秘书就是日常行政办事人员。
而在内阁之外设置理政院,设理政大臣一人,为正三品。理政院直属国君,总揽国政。
理政大臣之下设民部,法部、警部、工部、财部以及文部等六部。
民部主要职责是负责人口管理和土地管理。
法部则是负责制定修订法条,审判,核准量刑等职责,相当于最高法。
工部则负责工程建设和管理,相当于建设部。
警部则是负责治安管理,案件侦破,缉捕盗贼等,相当于公安部。
财部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农税和商税等税率并且负责收缴,同时制定财政预算,审计各个衙门的公务支出等,就是管钱袋子的的财政部。
至于文部,则相当于教育部,主要负责各级学校的建设,各级考试的组织监管等。
六部的最高长官为侍郎,为正四品。
之所以品级定的不高,主要因为现在沈墨只是一个国公。
现在定的太高,以后升级成了王国和帝国之后,就不好办了。
上面这些则是属于行政架构,下面讨论的就是军队的管理了。
王夫之最初是建立效仿大明,用兵部来掌调兵之权,另设都督府掌统兵之权,互相制衡。
但是于成龙却不同意王夫之的意见。
他认为如今沈墨地盘不算大,兵力也不算多,而且以后的战事会非常频繁。如果设立兵部来分权的话,会影响军队效率,而且还会造成人员冗繁,给国家财政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他建议直接效仿洪武皇帝设立大都督府,一体掌控调兵统兵权。
由沈墨亲自担任大都督,亲自掌握军权,若有战事,直接可调兵遣将。大都督下面设置总兵官,不定额。总兵官平时统兵练兵守卫地方,战事则可奉命出征作战。
待到日后天下一统后,再行分权之举也不晚。
王夫之坚持自己的看法,于成龙也不退让,然后两个老头就当着沈墨的面争论了起来,引经据典,你来我往。
沈墨就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摆出一副吃瓜群众的架势来。
看了半天,沈墨得出结论:
王夫之虽然是饱学之士,但是却毕竟没有时间的从政经验,有时候不免有点纸上谈兵的理想主义。
而于成龙则是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来的官,做事情看问题的角度更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提出的办法则更符合现实需求一点。
最后两人争论了半天,一偏头看到沈墨在一旁吃瓜,彼此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爽,也不吵了,直接请沈墨定夺。
沈墨心中自然是赞成于成龙的意见的,现在根本没必要搞那些分权的操作。
毕竟自己手下的这几员大将以及自己麾下的军队主要力量都是百分百忠诚自己的,根本不需要什么制衡。
但是这个理由却不能说出来。
最后他假装认真思考了一番,对王夫之道:“姜斋先生的意见是高瞻远瞩,于山公的见地则是从现实出发。我认为目前还是尽量少设置一些衙门,免得徒增负担。等到日后基业再壮大之后,咱们不妨再继续增设。”
王夫之其实吵着吵着也觉得于成龙说的有道理,现在看沈墨也是这么想,而且也给了自己面子,所以最后也是点头同意了暂时只设置大都督府,不设兵部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