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九章 立国前夕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所谓华夏的华就是衣冠之美,夏则是宫室之美。

文化是内核,外在的美则是外显,相辅相成。

还有皮弁服,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正式的朝服,在皇帝朔望日视朝、降诏、降香、进表以及藩属国朝贡,外官朝觐等场合所穿,其正式程度介于冕服和常服之间。

穿起来虽然也很麻烦,但是比起冕服了要容易许多。

还有通天冠服。

这是皇帝在郊庙之前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以及社稷等祀时穿通天冠服。

本来在王夫之制定的国君之服中是有的,只不过沈墨觉得这套衣服的使用频率太低,没必要浪费,就给否决了。

此外就是各种常服了,款式也有三种,颜色分别为明黄、大红以及黑色。

这也是一般在影视剧之中看到帝王穿的最多的衣服了。

虽然沈墨一再要求从简,可是再从简,下来也给他一个人做了七八套衣服。

这些衣服的造价都相当昂贵,而且还是王夫之费尽心力找了最好的裁缝,以明朝皇帝的衣冠样式为蓝本,略作修改之后定型的。

对于明朝的衣冠服饰,沈墨前世的时候也是有所了解的。

虽然感觉很繁琐,穿起来很累赘,但是单论华贵大气那绝对是没的说。

毕竟是老朱自己亲自设计出来的。

朱元璋说起来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就跟德国那位小胡子一样,喜欢自己亲自设计衣服。

朱元璋除了亲自设计皇帝皇室乃至官员贵族的衣服,甚至连三教九流的百姓穿的衣服都给设计出来,并且颁行天下,要百姓照着穿戴。

只是前期执行的还行,到了后期就名存实亡了。

衣服都开始随意穿戴了,别说商人随便穿着丝绸招摇过市,就是一个小小的九品武官都能给自己胸前绣个麒麟公然亮相。

穿衣打扮这种事情真的没必要规定的太过死板。

在沈墨看来,只要你不穿着黄袍和具有明显特征的皇室衣冠或者官袍招摇过市,爱穿啥穿啥。

小胡子元首也很厉害,毕竟是美术生出身,给德军射击的军服真的很帅,被称为而战期间最帅的军服,也算是名副其实。

而且,事实上也有很多德国的年轻人当年就是因为喜欢德军的军装而从军的。

一套帅气的军装的确能够士兵带来荣耀感。

所以历史上也进行过数次军服款式的改进更换,军人们是越来越帅气了。

其实要是真的按照明朝皇帝的衣服来给沈墨整上全套的话,那他的衣服至少也在二十套往上了。

这里指的是正式的各种皇帝冠服,私下里那些居家穿的根本不上算。

既然国君衣服都这么多,作为国君夫人,姜寒酥的正式的衣服也不少,也有五六套。

至于白映波和雷九妹两个小妾,现在虽然是如夫人,不算什么正式名分,但是两个人也都各自做了两套正式的衣服。

陈氏也不能少,好歹也是国君的泰水大人。

在沈墨出征的时候,礼部也派了女官去府上教导几人立国大典的时候流程和礼仪。

当然了,礼部的女官也是匆忙上任,也没什么经验,所以去了之后跟三女一起研究敲定。

虽然有王夫之这个对明史很有研究的大儒牵头,这次立国大典的主要流程也是参考明朝皇帝即位开国的流程。

但是很多细节上也是要自己摸索。

除了国君和国君夫人内眷等人府袍服衣冠,官员们的官服本来也打算参考明朝官员的官服。

如果按照老朱颁布的官员袍服来制作的话,光是官员的正式衣服就有朝服祭服、公服和常服以及燕居服,还有赐服等五六种。

但是一来如果全部配齐,耗费太大,而且人手上时间上都很紧张,所以最后沈墨拍板官员们每人先只做一套常服。

而且都是七品以上的,七品一下的官吏暂时还顾不上。

毕竟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没必要搞的太复杂。

官员常服颜色款式也主要参考明朝的,拿来主义最省事,而且还有继承华夏正统的意思。

明初常服与公服都是乌纱帽、团领衫、束带。

洪武六年规定一、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

三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六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

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

二品绯袍,绣锦鸡

三品绯袍,绣孔雀

四品绯袍,绣云雁

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