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东征准备(完)  续汉祚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目睽睽之下,皇帝跌倒,现场一片慌乱。

立即有人快步上前,七手八脚将刘协从地上扶起。刘协身上除了沾了些尘土,一点儿油皮没有擦破。刘协幽幽转醒,睁眼看着四周黑压压身影,嗓音虚弱:“朕无事,许是这段时间过于劳累了。”

说完接着闭上眼睛。太医令恰好参加祭典,这时凑上前来,伸手搭上刘协的右腕,细细诊脉,过了半柱香时间,方才笃定地对杨彪说道:“陛下脉象平稳,并无大碍。休息静养两日便可好转。”

听到太医令所言,众人稍稍有些放心。合力将刘协轻轻台上御车,由钟繇、荀攸等人护送回宫。在杨彪主持下草草结束祭典,众人纷纷离去。皇帝昏倒的消息也如同一道涟漪,快速扩散开来,传至有心人耳中。

唯有袁氏门生数十人留了下来,在墓地前将董氏三族首级挫骨扬灰,祭奠亡灵。

在回宫路上,刘协悄悄对荀攸、钟繇眨眨眼睛,钟繇差点“啊”出声来,连忙捂上嘴巴,荀攸则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刘协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一行人各怀心思回到皇帝寝室。钟繇出面赶走了其余近侍、宦官,只余钟荀二人。

等脚步声远去,刘协这才睁开眼睛,低声说道:“朕刚才没有露馅吧?”

“陛下,您身体究竟如何了?可是之前大病后落下了病根?”钟繇急促问道。

“钟卿勿忧。朕这几日确实有些劳神,但还不至于吃不消。晕倒是朕有意为之。”

“陛下岂能如此儿戏!如今东征大计箭在弦上之时,陛下如此作为岂不孟浪?再者朝廷粗安,朝野士人特别是得赦官员皆仰赖陛下一人,若是因此导致朝野人心浮动、军心动荡,臣恐陛下弄巧成拙。”钟繇痛心疾首劝谏道。

刘协之所以装晕,是因为他想引蛇出洞。通过这几日短暂的军旅生涯,他突然醒悟一件事,长安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历史上李傕、郭汜急行军赶至长安城下,缺少必要的攻城武器。是如何在短短十日内就攻陷有兵精将广把守的城池呢?

刘协曾专门向皇甫嵩打听过,昔日他进攻黄巾老巢广宗,在太平道创始人、天公将军病死,宗教信仰相当程度破灭的不利影响下,黄巾军仍能坚守城池数月之久,直到皇甫嵩用计,迷惑了城中守军,令其放松了警惕,这才一举破城。

历史上面对城外气势汹汹、不共戴天的凉州军阀,王允、吕布又怎么会放松警惕,很可能是有内鬼。只是刘协上辈子读书少,不知道内鬼是哪些人。

如今东征在即,明面上长安守卫空虚。刘协故意表现出有恙在身,不能随军出征的假象,就是要给有心人制造一个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做董卓第二的机会,看看能不能将这条鱼钓出来。脓疮还是早日挤破的好。否则,千日防贼,防不胜防。

当然,这些后知先觉的话无法对面前二人明说。刘协只能含混说道:“朕知道此举会产生一些反噬。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大军出征在即,朕想趁此机会再试探一次,也算是引蛇出洞吧。”

荀攸以为刘协是想试探王允、杨彪、皇甫、吕布等文武巨头的反应,特别是称病请假的王允及其党羽吕布等人,点点头却又摇摇头。“陛下此举显得有几分突兀、几分刻意,有心人未必会当真。即便当真,为了朝廷大局着想,也未必会有所举动,陛下有些多虑了。”

接着荀攸话锋一转,正色劝谏道:“此事可一不可再。陛下身为天子,行事讲究堂堂正正。以正为主,以奇为辅,万万不可颠倒。老子云道法术,陛下切莫沉迷于些许小术。”

知道荀攸劝告的是正理,刘协谨受教。将自己这几日苦思的计划和盘托出,让荀、钟二人参详补充。

刘协计划,对杨彪谎称自己以此方法悄然出宫随军出征。一来要亲历军机,增加天子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二来则是出其不意,在战场上突然亮出皇帝的大纛,必能震慑敌军,关键时刻或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三来防止亮明目标,让牛董等人实施斩首行动,也可以让皇甫等人从容指挥,不必留过多兵马护卫皇帝。

这些说辞,不论杨彪信不信,总是一个搪塞的借口。在钟荀二人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补充,增强说服力。同时,按照钟繇建议,在出征之后,给王允留一道旨意,说明其中缘由苦衷,免得老臣误以为针对自己,离心离德。

三人都有意无意没有提及给皇甫嵩等军中将领提前吐露风声。与朝中大臣不同,这种时刻才能体现出治军严谨程度以及忠心与否。

在面对中军校尉王斌以及新鲜出炉的步兵校尉张辽时,刘协就换了个说辞。他俩一个皇亲,一个刚刚孤身投靠皇帝的武将,在刘协面前没有多少谏言的资本,刘协就隐隐吐露了他的担忧。

并且命令两人互相配合。王斌谨守宫禁,制造皇帝仍在宫中的假象。张辽等大军出征后悄悄训练即将募得的虎牙营老卒,地点就在王斌近几日突击平整的长乐宫废弃空地之上。

长乐未央俱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