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4章 歌与诗(二合一章节)  歌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它跨越了一千多年,依然还能被我们喜爱和诵读的情况来看,它肯定是拥有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因素的。

甚至,我们拿现在大家都比较爱看的短视频来对比,也不难发现,唐诗并不逊色与短视频,它同样有着非常紧凑的结构,有着非常特殊的镜头语言,有着格外细腻的情感表达!”(注1)

杨谦从古风音乐的创作,说到唐诗,再对比起短视频,这样的思维跳跃程度让很多观众们都猝不及防。

樊汀同样也没想到杨谦会“偏题”这么多。

但听起来很有意思啊!

樊汀都快忘记自己的目的了,他津津有味地继续看下去。

“举个例子来说会比较好理解,杜甫的《登高》,应该很多同学的课本上也学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确实是出现过在很多省份的教材中,虽然不见得谁都能背诵下来,但杨谦这么一念,回忆就出现在了脑海里。

“杨老师念诗的声音也好好听啊!”

“听着有一种萧瑟悲凉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念诗的情感调度,是不是以前拿过奖的?”

“难怪唱歌这么好听,这个情绪变化得好快好准!”

“话说,杨谦有准备课件吗?怎么感觉他背这些诗都是随口就来?”

“如果有课件,我们能看得到的,杨老师后面有投影。”

“绝对是背的,读,不熟的话,给你看着读都读不顺!”

观众们议论纷纷,但更多人还是全神贯注地听着杨谦讲。

因为杨谦这会儿可没有板书,如果不仔细听,一走神就错过了很精彩的内容!

“风急天高,寒风呼啸、天空高远,这是一个比较空洞开阔的长镜头,就好像有些视频或者电影的开头一样,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画面里什么也没有,就是秋高气清的感觉,但耳边却传来呼啸的风声,以及让人心生哀意的猿啼。

下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就有了景象,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鸟在来回盘旋。同样是动静结合,但这样的画面是有滤镜的。它两句下来没有其他的色彩,就只是天空的灰和沙洲的白,通过这种色调,构造出了冷淡惨白的氛围感!

是不是?我们只是读这两句诗,就已经仿佛看诗人想要向我们描绘的画面感,它的直接,并不亚于我们现在内容丰富多彩的电影、短视频!”

杨谦的简单分析,便让樊汀和很多观众一样,都在屏幕背后不住地点头。

真的是太有画面感了!

樊汀心中更是有一股难以言喻的佩服油然而生。

以前,他可没觉得古人有多厉害,好像他们接触的信息没有现代人多,自己就有一种优越感一样。但现在看来,古人一点也不差,他们甚至还如此超前!短短几句诗,就能写得跟一千多年以后的短视频一样,让人见字如见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落叶、草木,因为首联中提到的寒风萧萧地飘落而下,而沙洲旁边的长江也是汹涌澎湃地奔流不停。这里镜头推进,从刚才的大全景,推进到叶子纷纷飞落,推进到长江浪涛翻滚,显然是用了近景甚至是特写。

它同时也在快速地切换景色,加快节奏,从而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落叶的窸窣、长江的汹涌,代表的是杜甫先生对自己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悲怆!

这还只是对景物的描写,拍景物的画面,后面才是写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将自己拖着年迈的身躯漂泊他乡、独登高台的画面呈现给了大家,再给一个鬓发俱白、苦难刻满脸庞的老态一个特写,最后镜头停在了他本应重阳登高喝酒,却又因为年纪、病痛无奈搁停酒杯的动作上。

字里行间、镜头语言,都没有说到他的遭遇,但每个景都在呈现着他的孤独、他的郁郁不得志!就好像大师的电影一样,每一个镜头都可以让我们如痴如醉地解读数十遍、数百遍,然后每一次还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悟!

这就是唐诗的美,也是它能让我们即便是过了上千年,也依然愿意去朗诵,愿意去欣赏的佳作!”

杨谦确实是跑题了,光是一首唐诗,就让他解读了十多分钟!

但从观众们的弹幕来看,大家似乎听得还很畅快?

“话说,我是来到了百家讲坛吗?”

“忽然觉得杨老师给我们讲讲唐诗也不错,听起来很有意思!”

“《登高》这首诗,当初如果有杨老师给我这么讲,我肯定能轻松背下来!”

“杨老师入错行了啊,去写什么歌?明明可以当一名优秀的语文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