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氏被李亨带着去熟悉工坊,马车上李氏很淡定,她知道儿子最近在搞工坊生产轧棉机,有胡大定一家和赵德柱一家就在工坊里帮忙,后来听说李亨又招募了一些人。
李氏本来准备去训话呢,李亨说不用,那边工坊有胡大定和赵德柱管着训话就行了。这每天都有人来,天天去也不方便。
今天第一次来这边,下了马车李氏看着前面车来车往的院子有些惊讶:“这院子不小吧?这就是你的工坊,看着不止几十个人啊?”
李亨笑着问道:“娘,谁告诉你我的工坊几十个人的?”
这个还真没有人告诉,李氏一边往前走一边观察着里面的情况理所当然的说道:“工坊嘛,不就是几十个人?你这明显超过一百了,是个大工坊了呀!我能管的好?人太多了,我这心里有点慌。”
李亨摸摸鼻子,这要是一百多人就慌,那估计麻烦就大了:“实际上这边,还有这个,那边那个,还有左边这个,这十座宅子都是咱们的工坊。”
听到这个李氏一下子走不动了,脚步顿住了,身子有些不稳:“你说啥?”
李亨小心的安慰着:“娘您别担心,这边工坊有点多,主要是货物需求量大,你看那些纺织作坊的掌柜都派人守在门口等着拉机器呢。”
深吸一口气,李氏定了定神,打量着这一长溜门户:“怎么租那么多房子?这得多少钱?”
李亨想了一下:“这些宅子都是一年几十两租下来的,后面还有,咱们先一个一个的看……”
李氏突然指着那边巡视和看着巷口的短打扮壮汉:“那些是什么人?”
李亨看了一眼:“那些是咱家的家丁啊,这边有好多人惦记着咱家的机器呢,所以外面和里面安排了两套保安系统,这些人就是外围的巡视人员。”
看着这一个个家丁,李氏一下子竟然数不过,瞪着眼惊讶的看着李亨:“你是说这外面的三十四个巡视的都是咱家的?”
李亨虚扶着李氏:“是的……”
这下子李氏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几十条壮汉,一天要吃多少吆!”
刚看到李亨过来的赵德柱嘴角扯了扯,这老妇人咋天天琢磨减俺们的口粮?一点也不爽利!
看到赵德柱来了李亨示意了一下:“娘,现在赵德柱是铁匠区大管事,咱们先去看看铁匠坊。”
赵德柱在前面迈着八字步往里走,一副狗仗人势的模样,李亨曾经说过他几次,这样走路不好,但是这家伙本性难移,李亨也就懒得搭理。
反而是李氏跟着这样的赵德柱莫名有一种安全感,亲切的问道:“赵德柱,你这铁匠区有多少人?”
赵德柱大大咧咧的说道:“也没有多少,有三百多个炉子,四百多个铁匠和四百多个学徒。”
李氏直接一个趔趄差点没有站稳,吓得李亨连忙去扶:“娘,您别紧张,咱们慢慢说。”
赵德柱有点搞不清状况:“老夫人这是咋了?这点人算什么,那木匠区……”
李亨瞪了他一眼:“不会说话就少说,先等我娘进去歇歇再说。”
其实人真的不多,再没有机械的年代,各种机器只能纯手工打造,想要暴产量,那只能堆人工,想想轧棉机每天五百台以上的产量和纺纱机每天一百台,就可以知道这边有多忙了。
扶着老太太进屋,李亨安抚了好一阵子,李氏面色才好看一点:“亨儿!你老实跟我说,你这工坊一共有多少人?赵德柱说的木匠区到底有多少人?胡家父子呢?”
看了看李氏的脸色,李亨小心的说着:“娘,您别激动,人确实有点多,这铁匠区有三百多个炉子,四百多个铁匠加上四百多个学徒一共八百多人。
木工房那边有三百八十多个生产小组,也没有多少人。我去让人喊各位管事过来,您不要着急。”
李氏听到也有三百多个小组心情才好一点,原来跟铁匠作坊一样啊。
不一会十几个管事的都到了,李氏无语的打量着,这里面大部分人她都是第一次见,还有一个穿着儒杉的朝她行礼,让李氏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这读书人可都是高高在上,李氏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有儒生会朝她行礼。
本着尊重读书人的原则,李亨也由这位儒生先介绍:“这位是王师爷,秀才出身,现在是账房的管事,华亭本地人。”
愿意卖身的秀才可不好找,而王师爷就是牙人寻遍松江府才找到的这么一位。
这位老王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为读书人,读个书而已,有钱多读没钱少读罢了,原本不至于落得这份上,无奈有个坑爹的儿子。
老王的儿子王侃可谓是不学无术的典范,整日里喝酒赌钱为祸乡里,还加入了松江这边的社团组织,可谓是作的一手好死。
自从十九年前松江府出了一个‘民抄董宦’的恶性事件之后,松江府对于这些社团打砸抢的事件一直最为严苛。
而江南乃至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