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信鸽  明末大财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进入二月之后,李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乡勇营的训练,生意做到这个规模在谋求扩张财富已经没有意义了。

更多的财富只能激起别人的贪欲,给自己带来麻烦。

二月份开始随着生产线制度和学徒工从以前的全面学习技术到只学习加工一个零件,李亨的铁匠终于不再那么捉襟见肘,二月份火铳生产终于突破了两百杆。

这使得乡勇军的火铳达到了六百杆,让乡勇训练的时候基本两天的时间内就能摸到半天的枪。

下个月的目标是月产三百杆,四月五百杆,五月八百杆,等到出发的时候正好做到一人一杆枪。

除了训练乡勇之外,李亨也开始对家丁进行火铳训练,这玩意太好用了,等这次勤王回来之后李亨还打算给信义镖局里的弓箭手也换成火枪兵。

这样一来一个大镖头首先就有了四十个火枪手,一般的土匪都不敢打主意。

因为有了提前商量,三月份开始李亨开始把织布机借给那些能织出好布的织工,尤其是三梭布这种松江布的高端产品,原本一匹都能卖三两银子,采用新织机之后一匹至少能卖五两银子。

只要该织户能够织出这样的布李亨就会签署收购协议,把机器借给对方,让他们生产布匹,吩咐自己的布匹品种。

各地的协会会员也积极的尝试织出自己当地的特色布匹,一时间新式宽布开始迅速在大明成为新流行时尚。

新式宽幅布要说好处,谁用谁知道,做衣服的时候更容易裁剪,更少的出现浪费,减少拼接痕迹,使得衣服更加美观,尤其是被子这种,以前都是用布拼接,现在布宽两米,完全够做被里被面。

而且价格竟然还要比买两匹布要便宜,这谁不愿意。

李亨现在自己有五千台织布机,分到松江宝山地区的织布机也有三四百台的样子,一台织机一天能给他带来八钱银子的利润,仅仅织布李亨每天都能赚四五千两银子。

而新年之后纺纱机那边日产量到了两千,织布机也达到了一千二,这些加在一起净利润两万多两。

这还不包括新式茶具和报纸,印刷书籍等等的利润,还有各个纺纱轧棉作坊持续提供的股份分红。

还有扬州和当涂两座分厂的机器生产的利润。

算这些李亨日赚三万两有余,已经完成了年入千万两的梦想,有钱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在不积极的增强自己的实力,那就是犹如三岁小儿抱金行于闹市。

而问题的关键是,有人觉得李亨练点乡勇对他们有什么威胁,他们想要对付李亨只需要一纸文书两个衙吏而已。

这些乡勇还不如陈子龙的名声和报纸有威慑力,如果记忆没有偏差,明年陈子龙就会考中进士,然后成为官场的一员。

这并不会增加陈子龙的威慑力,反而因为踏入局中事事都要按照游戏规则来。

可以说这个时间节点卡的非常好,如果李亨今年不能有自保之力,那么明年陈子龙的招牌就不那么唬人了。

二月份随着李亨重新掌控儒林报,儒林报的风格大变,首先是更多的时事信息,更多的关于今年科考的信息还有八股文分析,历年好文欣赏等等。

既然江南学报能抄袭他们儒林报,儒林报自然也能借鉴他们的创意。

李亨虽然不喜欢考试,也知道自己等不及走考试当官的路线,并不代表他不能教人家如何考试,毕竟也是参加过高考的人。

这时候的读书人还是更关心这些考试的信息,除了进士科的内容,李亨还加入了县试府试的一下内容。

最后还专门搞了个趣闻杂谈页面。

填充之后儒林报内容增加了一倍,发行从三日改为每日一版,价格确依旧保持两文钱一份,加量不加价,以前两文钱买一张现在一下子买了两张。

当然虽然实事的内容增加了,但是儒林报确严禁评论实事,特别是那种有个人色彩的评论,按照李亨的话来说,这是为了公平,报纸如果有倾向,那么很难让读报纸的人保持自己的本心判断力。

经过改革之后,儒林报的适读人群再次增加,突破了学报的范畴,销量再次增长,终于突破了二十万份的大关。

按照后世估计,大明的识字率应该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如果大明总人口有一点五亿,那么大明的识字人口应该在两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大明每十个认识字的人就有一个人买了儒林报,这个购买率已经非常高了,越往那就越难超越。

因为报纸的数量增加了,同样报纸的广告收入也翻了一倍,不过李亨并没有把这些钱揣进怀里,而是拿出来继续发展各地分社。

情报工作一直都是行军作战最重要的东西,李亨可不想两眼一抹黑的直接往北走,显然官府是不会为了他这一支勤王的乡勇专门提供情报的。

所以报社的消息成为了李亨最大的指望,除了发展各地报社之外,如何打通消息传递渠道,更快的获得各种消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