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看着韩非和李斯两人,眼中带着一丝欣慰,这是他最优秀的两个学生,虽然两人学习钻研的不是他最擅长的儒学,都是痴迷于法学,但这都不影响荀子对他们的喜爱,特别是平时一直没个正行的韩非,最受荀子的喜爱,但此刻,差不多就要到离别的时刻了,
“如今你们也来了小圣贤庄不短的时间,该学的都学了,我作为儒家掌门,对于法学也没有什么可以教的,更多的还是需要靠你们自己,需要不断在前人的经验去摸索,如今,你们可以出师了,想好以后的打算了吗?”
两人沉默片刻,眼中带着不舍,虽然他们没有学习荀子最擅长的儒学,似乎与这个儒家的圣地格格不入,但荀子却一如既往的关爱他们,没有对他们追求法学表示任何反对,所以两人面临这分别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两人酝酿了语言后,还是李斯先开口对着荀子说道,
“老师,我想去秦国,秦国依法治国,以军功晋爵,实现了变法图强,最为重视法学,靠的就是法家先辈商鞅的变法,我想秦国最适合我,那里会是施展我才华的舞台”
荀子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李斯他很了解,是那种不甘平凡,有野心,有抱负,有实力的人,对于这个决定他并不意外,这的确是最适合他的。
然后,荀子又看向了韩非,只见韩非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片刻,然后用从未有过的认真神色说道,
“老师,我想先去六国游历,了解六国的现状和制度,然后再回韩国,毕竟韩国是我的母国,我不想它灭亡,再怎么艰难我也想试试,看看我能不能使韩国在这乱世中继续存在下去,毕竟,这才有挑战嘛”
荀子深深地看了韩非一眼,说道,
“去吧,你们都有自己的抱负,我不做干涉,出师以后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出将入相也好,权谋天下也好,但是不要忘了你们是我小圣贤庄的弟子,是我荀子的弟子”
随即,荀子就挥退了两人,闭了眼睛,而两人再次郑重地行了一礼,就恭敬退走了,也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接受荀子的教导了,现在他们要做的事,就是好好收拾东西,然后和各位师兄弟告别一番。
荀子看着他们走后,叹息了一声,眼中尽是惋惜,
“在法学方面,韩非比李斯有天赋,而且更加有胸襟和气度,可惜被国家所拖累,难以割舍,要是韩非不是韩国人,他也会选秦国吧,诶”
几天后,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在小圣贤庄外告别,然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这一走,也就代表着两人博弈开始了,虽然是师兄弟,但出了小圣贤庄,日后一个代表秦国,一个代表韩国,两国本就势不两立,也许这一离别,下一次见面,两人就是敌人了。
…………
这一年似乎是天下变动的开始,七国境内都不平静,这不平静说的不是七国间的战争,而是那些原著中搅动天下风云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才华横溢,而如今却相继出世,汇聚同一时代,尽管一时名声不显,但到多年后,天下间依然会流传着他们的传说。
这一年,先是嬴政铲除嫪毐,废除太后,掌握权柄,离真正亲政掌权只剩打倒吕不韦这一个障碍;而后是鬼谷传人盖聂卫庄学成下山,各奔前途,“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鬼谷纵横的名声将会再一次在七国间传扬;
接下来是千古名相李斯入秦,以及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离开小圣贤庄,在慢慢酝酿做好准备,开始他们的传奇,一个前往秦国,辅佐嬴政建立千古功业;一个返回韩国,集全力变法,试图挽救危亡边缘的韩国。
这些哪一个不是难得一遇的人杰,每一个都能搅动天下局势,巧的是如今全部集中出现在一世,不知这是时代的幸运还是悲哀,幸运的是能看到这么多人杰在乱世中各显手段,同台竞技,投入这大势之争,共同决出真正的胜者;
而悲哀的是既然是争斗,那么必然后会有死伤,顺从大势就能占到巨大的优势,在这天下间如鱼得水,而逆势而行,或许会将自己推向深渊,万劫不复,这样的人杰,每死一个,都是这个时代的损失与不幸。
当然,这个时代也并非他们才是主角,天下浩瀚,每逢乱世人才辈出,还有一些惊才艳艳的人横空出世,即使没有他们几人耀眼,但也为这七国乱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天下增添了各种色彩。
这是最好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武力与学术尽显,展现他们数百年的积累和底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七国相互攻伐,军队厮杀,战乱频繁,百姓死伤无数,在这浩瀚的大地留下了无数创伤与冤魂。
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也不会阻挡这天下一统的大势,这不仅是人力的作用,也是天地的选择,是命运的选择,周室八百年基业覆灭,天下战乱已久,必须有一个新的王朝出现,结束这一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必然,当初是周朝,而此次,被选中的国家就是秦国,注定会走一统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