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盼王师  大明从打游击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还没亮,朱由检满眼通红的找到了孙元化。

“孙大人,本王只问你一句,就这一万人,本王再给你五百投弹手,一万蒺藜陶弹,你能守住一面吗!”

孙应元一时有些激动,急忙说

“王爷!只守一面,其余两面怎么办,那些朝鲜军队根本靠不住啊!”

朱由检挥挥手,通红的眼睛瞪着孙元化。

“本王只是问你,你能不能守住一面!能或者不能!”

孙元化感受到了朱由检的偏执,硬着头皮说

“微臣能守住一面!但……”

“其他你别管!”

孙元化也激动起来

“王爷,微臣不能不管!一面是能守住,但其余两面守不住什么用都没有,今天不给微臣一个解释,微臣不能让士卒白白送命!请恕微臣恕难从命!”

朱由检昨晚上翻看了一晚上那些记忆中的战争,他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的跑回去,不甘心就这么看着建奴劫掠,他期待那些记忆能给他帮助。

虽然朱由检没有找到办法,但他却看见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那些将军的智慧,那些士卒的坚毅,都让他深深震撼。

朱由检悟了,战争是人打的,战争是会有奇迹的,如果只比强弱,那大可不必打。

既然如此,那这平壤为何不能守,既然三面不能守,那就守一面,不让建奴有机会进攻其余两面!

想明白这些,朱由检就火急火燎的找到了孙元化,不过他现在有些说不出是兴奋还是什么情绪,很激动,语气就有些不善。

现在被孙元化这么一拒绝,朱由检也冷静了下来,缓和了些语气。

“孙大人,本王是想,既然守不住三面,那就守一面,不让建奴有机会进攻其余两面。”

“可王爷,这根本不可能,建奴是攻城一方,主动权在他们手上,他们想攻哪面,就攻哪面,根本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那就让我们替建奴做决定!本王意已决,孙大人不必再说!”

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朱由检话一转

“不过虽已决定,但还是要考虑失败,这样吧,孙大人,你让人将红夷大炮运回登莱,这样即便守不住这平壤城,建奴也不会得到更多。”

孙元化见不可能劝动朱由检,不过却将红夷大炮运回,只能叹息一声,领命离去。不过离开之前,孙元化说出了一个朱由检还不知道的消息。

“王爷,微臣知道劝不动你,不过微臣在这平壤城得到了一个消息,去年朝鲜发生了一次叛乱,是一个叫李适的人发动的,虽然朝鲜平息了这次叛乱,但李适的手下大多都投奔了建奴,还蛊惑建奴侵朝。

去年朝鲜很是紧张了一番,在鸭绿江屯了重兵。现在那些兵已经撤了,不过还是在安州屯了三万多人。微臣怀疑那些乱党余孽已经渗透进了朝鲜,这平安道更是重灾区。”

虽然孙元化的这个消息,朱由检并不知道,但他也不吃惊,因为他查看神宗时建奴打的那些攻城战,几乎都是靠着内应才拿下的城池,这朝鲜有建奴细作在正常不过了。

不过孙应元的话更是坚定了朱由检的决心,他准备放弃清川江以北,给建奴一些甜头,等他们到了平壤城外,也就失了锐气和一些警惕之心,那样总会好上一些。

想着这些计划,朱由检找来了平安道观察使尹暄,直接问到

“尹大人,建奴不日将入寇的消息,这平安道知道的多吗?”

“回王爷,小臣怕引起恐慌,现在就小臣和城中的一些将军知道,其余地方都还不清楚。”

“行,本王命令你去安州,将安州军民全部迁来平壤,记得封锁清川江(安州门前那条江),任何人不得过江,本王怀疑建奴的细作已经在朝鲜了。安州的人迁来之后,民众就让他们过江去南边,只留下军队。记得戒严,除了那些东江军,任何人不得再去平壤以北。”

尹暄迟疑了一下说到

“王爷,那安州有我朝鲜三万六千大军(实际两万,空饷一万多),而且前面就是清川江,应该还是能守一守吧?”

“你糊涂!清川江已经在上冻了,不日就会彻底冻上,安州根本无险可守,而且你朝鲜军队能与建奴硬碰硬吗!”

尹暄这才领命不过还是问

“王爷,封锁清川江的话,那江北的百姓怎么办?”

朱由检脸上闪过一丝狠辣,立马就消失不见,颜悦色的说

“本王听说你朝鲜去年李适叛乱,很多人都投靠了建奴,本王怀疑他们已经渗透到了清川江北,那些人不能让他们过江,不过本王会让他们迁去那些海岛上的,就算有细作,在海岛之上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本王要让那建奴来了,只能面对一座座空城。”

之后朱由检又叫回了孙应元,嘱托了他封锁清川江的一些事,只能让北面之人过江,过了就送去大同江南边,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往铁山赶去,他要找孙承宗、满桂等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