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我干爹要进京考状元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明小朝廷把朱祁钰的庙号定为代宗。因为觉得他替代了他哥皇位。

时人言:“唐讳世,代宗犹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学如此。”

唐皇帝李豫因为平定安史之乱,有不世之功。本来他的庙号议定叫世宗,但要避李世民讳嘛,所以取世世代代之意,改代宗了。

世代、替代,这俩意思完全不同。

所以南明小朝廷给朱祁钰弄代宗庙号的人,纯属不学无术。

明代某些杂鱼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

张岱《夜航船》: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县学所在地就是文庙,里面有七十二贤塑像。澹台灭明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士子居然不知道?这读了个几把书。尧舜更不用说了。

黄宗羲有次正看《宋书》,翻阅到《陶渊明传》,有个进士见后惊讶:“渊明乃唐以后人乎?”

黄宗羲笑而不语。

显然那位进士分不清《宋史》和《宋书》,只知道赵宋,不清楚南朝宋。

老黄只能叹息:科举之学如是,又何怪其无救于乱亡乎!

众人说起科举弊端之种种,叹息不止。

李振声也附和道:“八股取士,害人不浅。”

李自成表示同意,“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

“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

士子们也不容易,半辈子都耗在八股里了。他们并不想钻研八股,可是没办法啊。朝廷就看这个。

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了猪;你喂他数理化,他就是科学家。

李自成拽完文后又说道:“可是话分两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不可一概而论。”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股者,对偶之名也。

八股只是一种文体,怎么破题承题收尾,就是一种固定格式而已。格式哪分什么好坏。

你能说五言绝句规定了五个字就是弊端?唐诗宋词平仄韵律字数对仗是弊端?对联也是弊端?

文章不像算术那样有标准答案,主观性很强。

但是科举考试对做题家们的成绩总要有个评判标准,这样就给考官带来极大不便。

评分难,审卷慢,考官意见难统一。

所以就需要一个大致的框架来限定考生发挥。

八股应运而生。

八股三要义:经义、代圣贤立言、八股对仗。

分别规定了出题范围,答题思路,文体格式。

八股文需要极高的作文能力,不但要求散文写得好,同时要求骈文写得好。

几百年下来,出题的那几本书都被翻烂了,可以说任何一句话都做过题目。而且大明士子们只被允许读朱熹批注,不能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八股坏在禁锢内容。

可是,前面说得那位进士不知道陶渊明是哪朝哪代人,这有什么关系?这能说明人家当不成好官?两码事。

朝廷是为了选拔人才,做题家们只求功名,科举本身目的就不是为了提高见识、解放思想。

从这一点来看,科举制度无可是非,反而相当先进。

儒家虽然是表子,但问题还是出在狗身上。

儒家思想厉害之处在于它是维护封建社会次序的理论。其他家学说都没他厉害。

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排第一位的永远是维系皇权。所以要独尊儒术。

皇帝是前面那个1,儒家是后边的一串0。

没有1,来多少0都无用。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迸进,邪僻之说禁绝矣!”

“数儒争辩于学,曰孔子有言,皆寂然而不敢异同矣。”

一辈子就在孔子画的圈里打转了,你有办法?

有!

不管你考没考上功名,往后你爱研究理学还是心学,那是你的自由。没人禁锢你。

刚升任礼部尚书的徐光启还信奉耶教呢,足见我大明胸怀宽广。

奈何明末文人普遍的德性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