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碧蓝如洗,茫茫大漠中,一支近百人的骑兵小队正向东疾驰而去,经过两年多的练习,这种的行军速度,李善已经能够适应。
偶尔向两侧张望,几乎看不到人烟只有废弃的田地,一片废墟的村落,李善在心里想,难怪突厥必要经由马邑借道而攻代州,朔州并没有资源供给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突厥大军。
换句话说,如果唐军能牢牢卡住马邑这个点就能将战线推进到朔州一线,河东道就不会时时刻刻处于突厥大军的马蹄弯刀的威胁中了。
打前阵的贺娄兴舒用少年人特有的尖锐音调高声呼和一旁的杜晓提醒李善,“李郎君,先歇息片刻再赶路,今日能抵马邑。”
现在已经用不着别人带马了,李善有节奏的拉着缰绳,放缓马速,翻身下了马,拍了拍两条发僵的腿,“江夏郡公应该是去了马邑吧?”
杜晓取下水囊递过来,“理应是去了马邑。”
一个时辰前,李善一行路过李高迁大军驻地,但杜晓去打探了下,李高迁并不在营地不过一场大捷是确定了的。
杜晓小声说:“刘公与江夏郡公似有隙。”
李善一声不吭,只灌了几口水,心想朔代两州的局势还真够复杂的,刘世让此次立下大功据说这位极为倨傲跋扈,连襄邑王李神符都敢得罪。
而李高迁却是自己计划中的重要人物,大批商队出雁门,不可能不结交这位偏偏自己又是得刘世让亲笔信赴马邑的。
将水囊掷给杜晓,李善转头四顾,道路两侧已经不是什么废弃的田地,而是光秃秃的一片,连植被都不多,放眼望去,天地合一之处,只见黄茫茫一片,算不上戈壁,但也是大漠。
远处似乎在焚烧什么,长长的烟柱一直延伸到高空中,李善脱口而出,“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
走进的贺娄兴舒眼睛一亮,“郎君此诗可有全篇?”
李善嘴角动了动,“只得两句残诗。”
贺娄兴舒大为惋惜,“他日郎君得了全篇,还要一睹为快。”
李善有点头疼,暗骂自己嘴贱,不早就下定决心在代县绝不用诗才欺世盗名了吗?!
在长安,还能用被李德武陷害的说法哄骗自己,现在可没人逼我了!
想了想,李善觉得可能是因为被李德武陷害,所以自己成了条件反射嗯,还是李德武的锅!
那边贺娄兴舒正和王君昊、周二郎说笑,显然,这位已经以李善亲卫自居了,口口声声都是“郎君”而不是“明府”。
李善突然皱起眉头,又一次提醒自己,下次就算要人前显圣也要精挑细选,可别闹出笑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好像是王勃的诗?
下次得记得,决不能用初唐四杰的诗其实李善记错了,这是王维的诗。
各种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李善又将心思放在了正事上,遥遥眺望已经不远,但还看不见的马邑。
在长安,在河东,再到代县,李善始终在打探马邑的消息,他很清楚,自己在代县能做什么,终究是需要马邑来托底的。
自昨日出了雁门,李善就立即察觉到朔州和代州的不同之处,差异非常明显。
这是一片最为独特的土地,延续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这儿,与如今正在盛期的游牧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前隋虽然有隋炀帝被围雁门的窘状,但绝大部分时期内,朔州、云州都归属中土,虽然突厥势大,但前隋名将辈出,不惧胡族,屡有大将率军纵横草原漠北。
但自从隋炀帝迁都洛阳,再南下江都,朔州、云州渐渐脱离了控制,再到天下大乱,郭子和、刘武周、宋金刚、苑君璋纷纷起兵,因为依附突厥,所以雁门以西,尽归属突厥地盘。
不能指望刘武周、苑君璋能好好治理地方,而且朔州本就地广人稀,范围比代州还要大,但代州下辖五县,而朔州只有两个县,一是出了尉迟恭的鄯阳县,二就是马邑。
对于马邑,李善知道的并不多,凌敬打探来的消息也不过是些陈年旧事,有的李善前世就知晓。
比如最早是秦时大将蒙括在雁门外北逐匈奴,围城养马,才有了马邑之名,后来汉武帝时期,“马邑之谋”揭开西汉北伐匈奴的大幕。
前隋刘武周以马邑为根基,依附突厥,大军东向,李元吉弃城而逃,裴寂仅以身免,整个河东道几乎全都被攻占,李渊惊慌失措,言:“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要不是柏壁一战,李世民力挽狂澜,刘武周很可能攻入关内道,掀翻刚刚才建国两年的李唐王朝。
在决定北上赴任之后,李善始终在想一件事,历史上贞观元年,突厥大军扬鞭渭水,到底是不是从河东道打进来的?
按照地势,只可能是灵州、代州两个方向,如果是后者,那么马邑在将来必然会失守。
自己能做什么?
李善一直在想,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