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1章 高王的决意  都督请留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段时间,邺城的政局又有大动作。元修以皇帝的名义,提拔了一批北魏旧臣进入中枢,高欢对此欣然允诺,对外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

他的姿态做得很足,让人无可指责。

毕竟,高欢一直都是在鼓吹自己是北魏正统的捍卫者,要是皇帝提拔亲信上位你明着阻拦,那岂不是坐实了在当曹魏的司马懿?

但是高欢的政治段位,明显比元修高了好几个档次,马上就光明正大的出台了对抗措施。

高欢以大丞相的名义,在尚书府旗下,新建纠察司,提拔河北世家中的子弟加入,并让嫡长子高澄担任司曹。这个机构专门用来纠察百官,若是发现有横行不法的行为,一律革职。

丞相下令新建机构纠察百官,肃正风气,这很合理吧?身为皇帝却不想肃正朝堂风气,整顿吏治,我看你就是昏君,还是赶紧把你废掉比较好吧?

元修想不出任何一个可以阻止高欢的办法。这波“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他输得无话可说。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在高欢的授意下,高澄上任第一把火,就把元修提拔的那些亲信刷下去一大半!这些人毕竟都是北魏旧臣,身家没几个清白的。只要稍微查一下,绝对能查出一大堆问题。

元修眼睁睁看着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才笼络上的亲信,就这样十不存一,心中别提多憋屈难受。可是高欢大权在握,在没有合适机会的前提下,他不服也得憋着!

高欢给了元修当头一棒,元修不敢把高欢怎么样,倒是把亲自操刀的高澄给记恨上了。元修满腔的政治抱负被高欢一盆冷水给泼灭了,他便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下半身。

既然不能好好当皇帝,那就开始摆烂摆起来吧。

邺城里同族的元氏妹子那么多,总有适合自己的一款吧?上半身既然不能快活,那就让下半身好好快活,弥补一下吧。

当然了,高欢根本懒得搭理元修这种上蹿下跳的家伙,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高欢听从了段韶的建议,准备秘密派遣一支精骑,奔袭寿阳,在寿阳周边大肆破坏!一旦偷袭得手,那么立刻撤回北方,抛弃所有携带物品离开。

若是偷袭战果不多,也可以给高澄和高欢的众多手下一个交代。

高欢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既不会耽误歼灭尔朱荣的大事,投入也不会很多。至于要如何得手,其实段韶也说得很明白。

冬天一到,长江以北的河道多半都会结冰。骑兵过河如履平地,有什么关系呢?到时候只要昼伏夜出,避开梁军的耳目直奔寿阳即可。

寿阳是刘益守的老巢,在那里大肆破坏,就算不能进城,也够刘某人喝一壶的。高欢为了支持段韶的军事行动,一切辅助工作都是亲自督办,避开了孙腾等人。

这天,高欢正在书房里跟段韶商议出兵的相关事宜,忽然有信使从晋州来,并送上了高岳的亲笔信。

在信中,高岳告知了高欢一个“奇怪”的消息:贺拔岳的人马,正在河东的某个地方修筑城池!

河东原本被尔朱荣控制,但是控制程度很是薄弱,因为当地世家大族势力极为强大,延绵数百年不倒,根深蒂固。尔朱荣麾下没有治理的人才,在当地的统治形同虚设。

高欢派兵将河东的尔朱荣军赶走后,同样因为投鼠忌器,不敢对当地大族怎么样,毕竟,尔朱荣的兵马还在晋阳一带活动。

如今,关中贺拔岳出兵在河东建城,这个事情吧,说大不大,一座城而已,还是新修的那种只有军事功能的城池,其实能做的很有限。

可这件事说小也不小,不可等闲视之。在没有弄明白对方的战略意图之前,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问题的核心之在于:这座城是修在什么地方?

高欢麾下,亦是有河东出身的人,于是高欢下令,有熟悉河东事务者,可来霸府献策,商讨大事。

贺拔岳大军在河道修城的事情不是什么军事机密,一时间邺城朝堂内外便已经是街知巷闻。然而,去找高欢献策的人,说得都是不明所以。

古代没有卫星、没有飞机,山川地理是一门很大也很深奥的学问。哪怕是官府的地图,也只会标注出城池,最多有河流。

那些隘口之类的,地图上根本看不出来。

高岳等人并不熟悉河东地理,到了那边之后,也只是发现韦孝宽带着人在修城,但是那个地方,并不是在平阳城的控制之中!

他们也不知道贺拔岳到底想干什么。贸然出兵,若是敌军举国来攻,反杀到平阳怎么办?

高岳办事求稳,他亦是想知道高欢的真实想法,在得到确定的命令之后,才会决定要如何去处置这件事。

决不会傻乎乎的出兵。

正在高欢困惑于关中贺拔岳的举动,一筹莫展的时候。霸府之中抄写文书的一个记室,跑到高欢这边献策。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