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鲜于丹  三国从逆袭孙策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选拔部曲的过程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严氏毕竟是乌程县首屈一指的豪族。

尽管那些“集世代冠冕、乡里豪右、家传经学于一体”的经学世家以看待暴发户的眼光看待豪强阶级,但是山里的乡民对于严氏这种地方豪族还是有几分敬畏之心的。

严虎并没有去终点站的举重校场上督察,而是去了新立营门前的登记点,与负责登记的十余名书生在一起。

这十余名书生都是严氏族人,无甚大才,仅是粗识文字,在宗族中地位不高不低。

不低的原因很简单——无论如何总归是个读书人。

不高的原因也很简单——与家主一脉的血缘关系太过于遥远。

在宗族社会中,出身旁支小户的嫡系子弟比主支庶出的子弟,或是“小婢养的”孩子地位要低上不少。

小宗要想改变这种悬殊的地位差异,除非来一出现实版的“曲沃代翼”,不然的话,就只能对大宗俯首称臣。

当然,严虎召集出身小宗的士子,并不单纯是给部曲作登记,而是有别的想法。

首先,军中兵甲、衣装、盐粮的领取、输送、储存、分配总归要有人管吧?

不识字、不会算数肯定不行吧?

两相结合,再考虑到忠诚度,严虎决定任用宗人管理部曲后勤。

当然了,此举多多少少也有些无奈的意味,如今严虎麾下没有什么大才,除了任用宗人之外,本身也没有过多选择。

严虎这边坐定没多久,便有参加选拔的青壮自蜿蜒的山道中冲出,转眼入了举重的校场,转瞬之间又出,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能在千人之中拔得头筹之人当然会引起重视,众人都不再言语,等着看来人是个何等的壮士。

但是现实却令场中之人失望了,甚至有宗人笑出声。

严虎回眸狠狠剜了一眼那个笑出声的宗人,方才回首望向那个奔向营门的汉子。

来人身高不足七尺(不到一米六三),面色偏黄,头上戴个竹冠,腰上插着把环首刀,不言不语,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尽管这人身材短小,衣衫褴褛,不似豪桀,但严虎却没有失望,还是那句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尤其此人在跑完十二里之后,面色如常,更令严虎惊讶。

不消片刻,这人便到了营门处,负责誊写名录的宗人轻瞥一眼:“多大年纪,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二十二,鲜于丹,夏丘人”来人面无表情的吐出三句话。

这宗人明显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想了半天愣是想不起夏丘在哪,又见对面汉子没有对自己恭恭敬敬,遂大声嚷嚷道:“夏丘……哪个夏丘?大汉十三州有夏丘郡吗?”

“夏丘是县,在徐州下邳国境内。”旁边一人调笑道:“如何,孤陋寡闻了吧!”

这名负责誊写名录宗人闻得同伴嘲讽,低声暗骂一句:“早说徐州下邳国不就完了,害老子出丑。”

“以前是做什么的?”

“山中猎户,打虎捕兽。”

“家中还有什么人?”

“无人!”

“何意?”

汉子沉默不语,面露悲容,蜡黄的冷脸潮红一片,指节因为攥的太过用力变得煞白,仿若是一头暴怒的狮子。

周围人大多不解,皆不知为何一句普普通通的问话会令眼前这个汉子产生这么大反应。

一位年长的宗人叹口气,向身旁几个面面相觑的年轻人解释道:“夏丘就是曹兖州刚屠的那三县之一……”

老人话音落下,场中顿时炸开了锅,几名年轻人七嘴八舌谈论起来。

一人直言胸中愤懑:“这曹兖州是杀神转世吗?他难道就不怕和项籍一样落得个拔剑自刎的下场吗?”

“如今天下大乱,谁能制得住坐拥一州之人呢?”另一人语气带着嘲讽,又有几分无奈。

亦有人替曹操说话:“听说曹公是为了亡父报仇,替父报仇,这是大孝啊!”

“我大汉以孝治天下,讲究虽九世之仇犹可报,曹公用此非常之手段,无可厚非。”

“那也不能拿徐州百姓泄愤啊?”一人反驳道。

“曹孟德杀吕伯奢一家老小时曾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他哪会将庶民放在心上呢?”又一人道。

方才为曹操美言之人正欲辩解,严虎起身阔步而出指着此人,冷声道:“放眼天下,能过上太平日子的也就咱们江东还有荆州了,你算是福缘不浅……只可惜,老天不长眼啊,没把你生在下邳郡,不然我倒要看看曹孟德杀不杀你”。

严虎直接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方才那为曹操辩解之人闻言,面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又不敢反驳……

或许权势的魅力正在于此,无论上位者说什么、做什么,总归是有人附和,洗地。

其余人对严虎之言则是拍手叫好。

毕竟,有良知、格局小的人还是多一些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