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死地  三国从逆袭孙策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又有外患,处于群盗环视之中,于潜岂非死地?”

“身处死地之中,明公竟还执着于名分,在下属实费解。”

严虎心中一惊,右手不自觉按住剑柄,开口洪声:“死地当如何?”

淳于式大手一挥,斩钉截铁的说道“《孙子兵法》曰: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

此言有两重意思,从表面看是分析当下危如累卵的形式。

但若是反过来听,则是一份战略,一份助严虎立足于于潜的方略。

淳于式的意思是,如今威严已立,当以小恩小惠收拢民心,借势除去许家。

待掌握一县政令,稳固根基之后,再与歙帅金奇、毛甘争锋。

中心思想,攘外必先安内。

严虎不是笨人,当下便听懂了淳于式的隐喻,躬身一礼:“先生大才,虎受教了。”

淳于式见严虎如此快的时间就想清楚个中曲折,亦微微讶然。

这时,万秉领着几名军士端来热气腾腾的姜汤,因为严虎一伙人不懂经典的原因,局面顿时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

见状,严虎心念一动,扯了一个新的话题:“子度是徐州广陵人,不知贵郡有何豪杰、名士?”

淳于式自幼生长于广陵郡,及冠后举孝廉,远赴交州郁林郡桂林县,担任县丞。

虽然桂林与广陵相隔数千里,但他与本郡士人之间的书信来往却没有断绝,对本郡的历史、名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闻问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道:“宗周之时,广陵为东夷之地,后来吴王夫差提兵北上,广陵为吴所取,再后来又辗转入越、入楚、入秦、归汉。

自先秦至今,英杰辈出,今时今日,后辈俊杰更是多不胜数。”

“如先生者有几人?”

“式庸人尔,何足挂齿。”淳于式摆摆手,淡然道。

严虎笑问道:“最优者何人?”

“若问最优,有三人不可不提。”

“敢问子度?是哪三人?”严虎再次追问。

他一再追问当然不是突发奇想。

一则,他十分清楚历史上徐州士人对江东政权的影响,若是没有淮泗精英的支撑,孙氏政权估计连立国都撑不到。

二来,他虽知道大多数汉末三国的“名人”,但是能够不假思索说出籍贯的也就常山赵子龙等廖廖三四十人罢了。

如今离三国不算远,这些在史册中叱咤风云的“名人”,有很多还都很年轻,或许已显名当地,却还远没有海内皆知,故此,严虎才连连追问,以期心中有个印象。

当然了,严虎并没有想着招揽那些名载史册的谋臣良将,以他现在的势力和名望,要想招揽到成名的名士完全是痴人说梦。

如此作为,也只是求个心安理得,

按图索骥总比无迹可寻要强吧。

万一将来有人避难江东,错过岂不可惜。

君不见,刘备硬生生错过无数的英才,以至于流离半生。

饮完一碗姜汤,严虎精神复振,侧耳听淳于式娓娓说道:“此三人,一名陈琳,字孔璋,曾任大将军主簿,文采斐然,腹有谋略,昔年曾劝阻大将军召四方边将,可惜何进这个匹夫不听良言。”

“一名臧洪,字子源,雄气壮节不亚于古人,关东诸将讨董之时,臧子源率众盟誓,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闻其慷慨陈词,莫不激扬。

可谓海内奇士。”

陈琳,严虎自然知道,建安七子之一,与骆宾王齐名,他所作的雄文《讨曹贼檄》令曹操如坐针毡,瞬间病愈。

可谓当代之藤野先生,亦为当代之鲁迅。

臧洪,严虎也是知晓其名,不过具体事迹记不太清了,估计没有活到风起云涌的三国大时代。

沉默稍许,缓缓饮了一口热汤,严虎佯装淡然道:“陈孔璋、臧子源之名,我亦有耳闻,不知此二人现在何处?”

“听乡人说,二人均效力于袁车骑帐下。”

“仅陈孔璋、臧子源二人,便占天下三分才气、三分英雄气,不知最后一人是何等人物?”

淳于式端起陶碗饮啜一口热汤,目光扫视到客位投来目光中的那份焦急,心中对严虎的评价又拔高一分。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可不是每一个人主都能做到的。

比如占据淮南的袁术,境内境外贤才数不胜数,可他愣是一个都没有招揽到。

在严虎直欲噬人的目光中,淳于式轻抚须髯道:“广陵郡之最优者,乃是张纮张子纲,此人有不出世之才,少举茂才,曾拒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征辟,如今已然名冠天下。”

东吴二张之名,严虎岂能不知,一时间不住感慨孙策的人格魅力。

三公大将军征辟不到的人才,孙郎大手一挥就招揽到了。

“世人皆道,士在兖、豫,而今看来,徐州也称得上人杰地灵。”

礼节性的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