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折中  大晋枭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哦,祗儿此言何意?”匮恒一听来了兴趣。

“这不嘛,娘亲与外祖父也许久未见了,再加上庐江郡地处扬州,距离徐州有千里之遥,外祖父虽然说身子骨儿尚且硬朗,可是人上了岁数儿,不服老可不行,年纪大了舟车劳顿是大忌,娘亲来回一趟花费的时间也太长了,再加上两个表兄年纪也不小了,不该说别处,到了徐州这一亩三分地儿,外甥给两位表兄谋个差使干干,倒也是容易些的。”司马祗拿出自己的理由,试图说服舅舅匮恒。

“话虽如此,但是故土难离啊。”匮恒所考虑的并不止如此,一旦庐江匮氏决定了举族搬迁到东海国来,那就意味着得放弃在庐江郡的一切,人脉,乡党,土地,祖宅。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哪怕这个地方是自己外甥的封国。庐江匮氏就算是再怎么是世族当中的清流,那也照样儿还是世族。

看着舅父匮恒一脸为难的样子儿,司马祗脑海之中突然灵光一现道:“舅父,我想起这么一个这种的方案,你看看行不行,要不让我二表兄先来徐州,我先给他谋一个差使干干,就当是提前练练手了,等到表兄差事办的好了,我在向朝廷举荐他。”

大晋现在的选官制度虽然是九品中正制,但是,像是朝廷的高官公卿们,还有出镇各州都督的宗室藩王们,都还是有着向中央举荐人才的权力的,只不过规模并不像是两汉时期那么的大而已。

再加上,不管是从司马祗的东海王的爵位这一方面儿来说,还是从司马祗的征东大将军和徐州都督的二品官职这一方面而来说,司马祗都是有着自辟僚属的权力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就比如说是,持节都督本来是军职,都带有将军或者是中郎将等军号的,其地位高低视军号而定,并按照军号设立军府,也就是开府仪同三司,所说的开府建牙,两汉又称作是“莫府”或者是“幕府”。就比如说是,司马祗是征东大将军,那么好,他的幕府就被称作是“征东府”。

幕僚有长史(大管家,也相当于参谋长)、司马(幕府军事二把手)、主薄、参军、丞、司功、功曹、行参军、从中侍郎、令史等。

大晋时期,都督也分为三等:都督诸州军事为上,监诸州军事为中,督诸州军事为下。另外,还有全国军事最高统帅的大都督和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并不是全国所有军队,仅仅只是局限于洛阳城的中军的宿卫军和牙门军)。都督均有节,以此用来表示朝廷赋予的权力,节又通过权限高低划分为四等,从低到高分别为:假节(只有在军事时期才可以斩杀触犯军令之人)、持节(在平时有权利诛杀无官位之人,在战时与使持节相同)、使持节(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都拥有着能够诛杀两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假黄钺(又称之为是假节钺,专戮节将,为特殊情况,一般为权臣掌朝或者是重臣出征)。

可以说,两千石(四品)以下的官员,司马祗现在想杀谁,就杀谁,连个报告儿都不用和朝廷宝贝一声。但是,当然没有人会去傻到利用持节的权力去滥杀,比起来持节背后的权力,持节更大的作用是带来震慑,震慑属下。

然后,徐州军十五万,大晋军队编制一个军是一千五百人,也就是说徐州军有整整一百个军。司马祗的征东大将军和徐州都督下设各将军、校尉、都尉、护军、牙门将、骑督、长史、司马、司马督、千人督等。

“这倒也好。”匮恒点了点头道。显然也是深谙鸡蛋不能全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两头儿下注的道理。

“那好,等过几日,外甥便就修书一封,与我那九弟淮南王司马允司马钦度(司马允的表字)知会一声,让他对家里多加照顾一番。”司马祗说道。司马祗的弟弟淮南王司马允,今年十八岁,封镇军大将军,都督扬、江两州诸军事,手中大军二十五万,实力雄厚,远在掌握徐州十五万大军的东海王司马祗之上,再加上司马允食邑淮南郡、庐江郡两郡。庐江郡又是司马允封国淮南国的支郡,司马允要是想要关照关照庐江匮氏一下的话,也只不过只是一句话的事儿情罢了。

司马祗这个提议其实并不错,他那两个表兄匮昱和匮仲的为人,他还是清楚的,虽然不说是什么天纵之才,可却也不是什么只会吃喝玩乐儿的纨绔子弟,才能和品德,倒也能够称得上是中规中矩了。

庐江匮氏虽然在庐江郡本地小有名望,可是人丁并不兴旺,这是一个短板。

不过生育的问题,司马祗一个当外甥的,自然不可能会轻易置喙。

匮恒在宫中待了几日也便就走了,临走之前还叮嘱妹妹有空的时候回家看一看。

司马祗的东海国四郡四十二县的户口在二十五年前的数据是二十一万,这还只是二十五年的官面儿上的人口,不包括二十五年以来东海国四郡四十二县增长的人口,以及那些没上户口的黑户、兵户、佃户、匠户、乐户、部曲、奴婢,以及他们这二十五年以来增长的人口,等于这些人目前在东海国的户口簿上查无此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