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肥皂和火药  大晋枭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消费的起的。

肥皂主要成分是由碳酸钠、碳酸钾、脂肪酸钠和其他添加剂合成。

至于香皂,到时候再往里面儿添点儿香料就行了,天朝最不缺的就是香料。

但是,估计生产出来,这玩意儿价格也不便宜,因为需要大量的油,估计一般家庭也消费不起。

看来只能痛宰那些达官显贵了。司马祗叹了一口气道。

自己之后就在郯城的宫城里面儿设立一个作坊,让司马祗的亲信司礼监和御用监的人手负责这件事情,以免配方泄漏,然后制作出来的成品再让郯城商会的商队们对外倾销。

另外,司马祗这几天再尝试着配制一下火药。

作为天朝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源于隋唐时期的炼丹道士,作为天朝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应该是历史上对于西方帮助最大的东西,反倒是发明火药的天朝后来自己荒废了这一门儿技艺。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律,一种东西在出现之后必然不会在本国发扬光大,同理的还有大嘤发明的坦克,佛教的起源地——印度。

要么怎么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呢。

火药主要是指一种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的黑色或棕色炸药,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哼哼哼,等到火药发明出来之后,司马祗就会让自己那些自认为天命所归,眼高于顶的亲戚们什么叫做势如破竹和一败涂地。

和肥皂一样,火药配方在军器监之中也属于机密,绝对不能外泄,不然,司马祗怎么靠火药在几年后的诸王内卷当中获得绝对压倒性的优势?

大怂的突火枪,司马祗就不制造了,这玩意儿屁用都没有哇。

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至于其他后期火枪也有的弊病,暂时先不谈)……,所以,一个二十人的火枪队,一次射击能有5个人成功的开火就已经是万幸了,这射出的五发子弹,有两颗能在到达敌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来就又是一种万幸了,而到了敌人的面前可能又会有一颗子弹从敌人的身旁飞过,而最后的子弹,结果因为敌人的甲胄坚固……。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

总之,费力气地去研究现在所有枪械的鼻祖,反而不如直接跳过去去研究火铳或者是鸟铳。

火铳用铜或铁铸成,铜铸较多。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手铳轻巧灵便,铳身细长,前膛呈圆筒形,内放弹丸。药室呈球形隆起,室壁有火门,供安放引线点火用。尾銎中空,可安木柄,便于发射者操持。有的手铳从铳口至铳尾有几道加强箍(见图)。大碗口铳和盏口铳都因铳口的形状而得名,基本构造与手铳类似,只是形体短粗,铳口呈碗(盏)形,可容较多的弹丸。有的碗(盏)口铳尾銎较宽大,銎壁两侧有孔,可横穿木棍,将铳身置于木架上。发射时,可在铳身下垫木块调整俯仰角。用于水战的碗口铳,多安于战船的固定木架上,从舷侧射击敌船。

三眼铳是一种常见的多管铳,铳身由3个铳管平行铸合成“品”字形,大多有加强箍,尾部为一尾銎,安装木柄。每个铳管各有1个药室和火门,点火后可连射或齐射,常用于骑兵,射毕后可以铳头作锤击敌。

与明代前期使用的手持火铳相比,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侵彻力较强;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射击精度较高。又因其枪机形似鸟嘴,故又名鸟嘴铳。它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雏形。

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

为了解鸟铳的做法,这得从明代的工艺说起。宋应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