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彧做主,冯智戴也没有反对,于是他们兄弟二人就将住所从太平坊迁移到了这霸上。
作为李氏皇族派来“保护”他们的龙武卫,冯智彧也一起带了过来。
随后,在磨叽了半个月之后,冯智戴终于收拾东西返回高州了。
这件事情冯智彧一早就通过龙武卫告知了李世民,而因为承了那四十万石粮食的情,李世民并没有阻止,反而送了不少的盘缠过来,甚至还对远在高州的冯盎进行了赏赐。
来的时候两万大军陪伴,回去的时候仅有两个小队的唐军保护,但却带上了不少的珍奇之物。
不过和冯智戴这个哥哥的不舍完全不同,冯智彧可是时时刻刻都盼着冯智戴赶紧离开的。
要知道他此次来长安可不是来当质子的,或许应该说不只是来当质子的,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这些东西让那些龙武卫看到没事儿,但若是让冯智戴看到就有事儿了。
因为单说对自己的了解,冯智戴可以龙武卫清楚多了。
龙武卫那边很好糊弄,此次进京冯智彧带了四十余万石的粮食,而个余字上有很多可运作的空间。
他扣下了两万石的粮食没有交给李世民。
这算不上是什么大事儿,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厚非。
四十万石粮食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这个所有人都在隔岸观火的时候冯盎能拿出这些粮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人家的儿子以后还要在长安生活,留下点儿他能说什么?
虽然说冯智彧现在是大唐的官员和和勋爵了,有食邑有月俸的,但是要知道,冯智彧的官职只不过是正五品,月俸不过二十石,虽然作为开国县子有一百亩的永业田,但这玩意儿毕竟还是要耕种才有收获的。
勋贵子弟,生活能和常人一样吗?
所以对于冯智彧克扣了两万石粮食的举动李世民并没有说什么,甚至是认为这些打从一开始就是冯智彧为了在长安的生活而带过来的。
而眼下好不容易等到冯智戴这个对自己情况一知半解的人走了,冯智彧也终于准备开始大展手脚了。
他来长安可不是单纯是为了来替换冯智戴当质子的,他还要利用自己的一切来提升岭南冯氏在大唐的影响力,不说让以后的人听到岭南冯氏这四个字抖三抖,最起码也要不再让人用蛮夷来形容。
话说回来了,开国县子虽然有五百户的食邑权,而按照唐律一户人家的男丁到了二十岁开始就会授八十亩的口分田以及二十亩的永业田共计一百亩。
也就是说冯智彧这个开国县子享有五万亩地的食邑权,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多。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每个丁男每年要向朝廷纳粟两石,五百户也就是一千石,真的算不上是很多。
而唐朝地主的另一项收入主要是来自于佃租,但冯智彧这个开国县子所拥有的永业田也不过一百亩,再加上职分田也就两百亩。
若是按照唐初的情况来算粮食的亩产也就二百来斤左右,而霸上西邻浐水东有灞水,产量顶多也就三百斤。
按照最没有人性的佃租收法可收取佃租六成,两百亩地换算下来也不过两千斤左右,也就是一百二十石。
总结下来,算上所有的收入冯智彧一年也不过才能收入一千三百石而已。
所以不管是于情于理李世民都没有理由去质问冯智彧为什么要扣下两万石的粮食。
不过冯智彧可不甘心就这么过下去,他手里有东西,能运作的事情多了去了。
“老人家,你就是这里的村长吗?”看着面前那颇为老态的男子,冯智彧好声好气地说着话。
从他第一次和冯智戴一起到这边来已经半月有余了,这霸上的人都知道他们换了新的主家,不说认识,但最起码也知道了冯智彧长啥样。
“县子言重了,老朽当不起县子的这个称呼,不知县子有何吩咐?”
老人有些战战兢兢的,以前他见过最大的官员也不过是个正九品上的县丞,现在冷不丁来个正五品上的中散大夫,而且还是有勋有爵的,他怎么能不胆战心惊的?
“老人家,想必你也知道这里以后是我的封邑了,此次来我是想问一下不知这里还有没有空闲的土地?”
不怪乎冯智彧这么问,因为现在不过是五月份,麦子都还没到收获的时候,粮食在这个时代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像霸上这种好地方一般不会有地方空着的。
“回县子,地里的麦子都还没收,没有什么空余的田地了。”
虽然是不出所料,但冯智彧还是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那老人家你能帮我去召集点丁壮吗?我想开垦一些荒田,当然我是不会让大家白干的,只要是出力者今年可以不纳税,往后每年的佃租也可以减少到三成。”
不纳税,显然冯智彧是没有这个权利说这个话的,但在霸上不一样,他享有这霸上五百户人家的食邑权,这租税最后不会送到朝廷而是会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