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洪武大典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马氏喜脉,天雷妃遣奴婢来给殿下道喜!”

挥了挥手,方世玉道:“回去告诉天雷妃,我知道了,先回去吧!”

“诺!”

小太监头也不抬,顺着来时的道路,跪在地上爬了出去,这是他第一次见朱元璋,说不恐惧,不害怕,都是假的,生怕那一点做的不好,被朱元璋一刀砍了脑袋。

方世玉道:“这马氏刚有身孕,张氏就来冷嘲热讽。”

“看我做什么?你自己的家事,自己处理。”

“这小女人怀了孕,你还是回去看看吧,朕还要检查你的作业,滚蛋吧!”朱元璋挥手示意方世玉离开。

一脸无奈的转身,方世玉哦了一声,走出乾清宫。

坐在椅子上,朱元璋缓缓起身,脸上带着一丝笑容,站在窗户前,一脸笑容道:“这个臭小子,倒是能生,这才多长时间,都怀了三个了。”

朱元璋说这话,也不知道是出自什么角度思考,是否将方世玉当成了播撒种子的马匹。

“不过,既然这小子对教育也这么看重,那还是帮他把,也算是为我这个帝国,尽最后一份力了!”

朱元璋面色沉重,目光深邃的望着远处天空中,高高悬挂的太阳。

“来人!”朱元璋喊了一声,门外瞬间便冲进来了十数名小太监,一股脑的跪在乾清宫的大厅中。

朱元璋道:“传旨,召集天下学子,收录天下书籍,齐聚应天府!”

李传习被朱元璋这个旨意说的迷迷糊糊的,目光迟疑道:“那个,陛下,陛下......”

“怎么?听不明白?”朱元璋眯着眼看向李传习。

硬着头皮,浑身打颤的李传习,低着头不敢说话,他是真的迷茫了。

“召集天下学子,赶来应天,让六部收录天下各种书籍,典藏,全部进入应天存放,抄录!”

“咱临死前,最后在为华夏的文化复苏,出一点力气。将天下书籍抄录归一,长存于世。”

“让后世的子,也能通过书本,看见大明的强盛!”

......

詹事府。

方世玉拿着两本关于削减边墙修缮开支的上报,开口道:“有时间去通知一下户部,工部,兵部,边墙的事情,陛下不同意一下子减这么多。”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基准,削减一半,此后沿用,不要再上这种奏疏,让陛下不开心了!”

方世玉没有多想,直接下了死命令道。

“殿下,可是边墙修的那么高,那么大,朝廷在边墙外养着十余万骑兵,意义何在啊。”

景清对于削减边墙的开支,还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朝廷真的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消减开支的了。

钟山皇陵?那确实是一个耗资不菲的工程,但若是说十年前,停工消减开支,也就那么糊弄过去了,朱元璋又不是不懂得体恤民力民情的皇帝。

但现在朱元璋眼看六十七岁了,还能活几年,没人敢推测,这个时候谁要敢说什么,消减皇陵的开支,那真的就是嫌弃朱元璋的刀不够锋利了。

咱都要死的人了,马上就要住进去了,你现在告诉咱,这个那个的要咱削减皇陵的开支?那不是要他死了连个窝都没有嘛?

当朝的许多官员,大多生在元至正二十年左右,那个时候朱元璋还在奋斗,关于朱元璋的奇闻趣事,自然是传的沸沸扬扬。

譬如说,当初朱元璋年幼的时候,老朱家穷的连草席都没有,老朱的哥哥,爹娘饿死,连个下葬的地都没有

朱元璋最初给藩王制定的俸禄那么高,无非就是穷怕了。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是草原上的卫所不能裁撤,边墙不能荒废,先这样吧。”方世玉摆了摆手,颇有些心烦意乱的说着。

这个时候,一道候泰开口说道:“殿下当效仿尧舜禹汤!”

“尧舜?禹汤?”

目光迟疑,方世玉看着下边的候泰,神色凝重道。

景清躬身作揖,似乎是附和了候泰的话。

然而方世玉,站起身来,厉声呵斥道:“你们饱读圣贤之书,尧舜之事,你们不懂?忽悠忽悠贫苦百姓的精神粮食,现在被你们拿来忽悠我?”

“是当我读书少,欺负我不知道吗?”

方世玉这一大早晨起来,就被朱元璋叫去训诫,这回到东宫,被张嫚冷嘲热讽了一番,又被朱紫怡冷眼相向,好家伙,总算在庆慎哪里得到点安慰。

来到詹事府办公,本就烦闷的心情,候泰竟然说要他学尧舜?那不是要他去造反篡位?

“尧舜禹汤,古之明君,何有忽悠殿下之意”候泰躬身道。

方世玉看了一眼人群中的方孝孺,这方孝孺也确实是有两把刷子,他早年侍奉朱标,朱标死后,方世玉领东宫兼六部,行监国之事。

初时方世玉定下的七个秘书名单中,并没有方孝孺,奈何,这方孝孺的名声太响亮了,六部联名推举,又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