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  婆娑世界的行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三苏”都到齐了。

他好奇地问道:

“几位这是要去汴梁城么?”

苏轼答道:

“正是,我父子三人从巴蜀眉山而来,此番要去参加明年在京师举行的春闱,怕冬天出行不便,因此提前来汴梁城,在这里过个冬,等来年春天大考。”

辛子秋虽然不是文科生,但从小就爱读苏东坡辛稼轩等人的诗词,最喜欢其中奔放潇洒的气势,心向往之。

而他素知这位大文豪虽然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能将自身的苦难化为对美食的追求,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性情中人。

如今偶遇,相见之下更有种说不清的知音难觅的感觉,觉得此人说话做事都很对他的脾气,便有心结交。

他学过历史,知道这三人此次赶考必将得中,便投其所好,提前祝贺道:

“辛子秋祝三位此番金榜提名,进士及第。待三位到了京师之后,小子做东,请三位尝遍汴梁美食!”

他现在可不再是一文不名的穷鬼了。

刚刚他就跟贾宪打听过了,不说那好几斤重的金元宝,光是数百贯的银票,就可以在汴梁城买座带管家仆人的大宅子了。

辛子秋从来不是吝啬的人,现在兜里有了钱,说话更是有底气了。

这句话正戳中了苏轼的心窝子,这位是个彻头彻尾的吃货,走到哪里都要寻找当地美食。

“老饕”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

此番他父子三人遇劫,也是因为他看到林中松果又大又香,忍不住食指大动,带着父亲和弟弟一路跑到树林深处,摘松果采松脂,这才导致的。

他一听辛子秋这般说,顿时来了兴趣,问道:

“多谢小郎君吉言,听闻开封府的桶子鸡和花生糕是中原一绝,味美绝伦,在下早有心品尝。他日必当叨扰,不知在哪里能找到阁下?”

辛子秋心中好笑,这位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而且还真不客气,像极了自己,不禁忍俊道:

“甭客气,你来开封府,找到三将军,就能找到我啦,到时候想吃什么,尽管说。”

徐良此时已经在百宝囊之中取出绳索,将身旁的几个抖若筛糠的劫道贼人捆住,又拿出一张火票,用炭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折了起来。

辛子秋余光一扫,见他写的是:“打一顿板子足矣。”

不由得会心一笑,原来这位白眼眉也是个心善的人。

确实,这几个贼一看就不是惯犯,而且八成几天都没吃东西了,也够可怜的。

徐良将火票递给苏轼,嘱咐他几句,便要离开。

辛子秋恋恋不舍,心心念念想和苏轼再聊几句,可也知道徐良着急,于是一边走一边说道:

“苏兄,你千万记得来找我!”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