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阳毅还是满脸困惑,阳城延便提醒道:“彼时,高皇帝驾崩日短,坊间多有传闻:太后欲遍杀功侯贵勋,以掌大权!”
“外朝百官莫不哗然,终日不可自得,唯恐为刀兵所戮。”
“幸得萧相以太后手无兵马,无力血洗朝堂慰之,外朝百官心方稍安。”
“如此人心不安之时,太后借冒顿书辱一事,欲以樊哙夺掌兵权,外朝何人敢言?”
“又何人敢冒为奸妄谗言太后之险,劝太后忍辱负重,以全大局?”
“故那日军议,外朝百官无不讳莫如深二郎出身相阻,百官方有阳氏二郎仗义忠直之美言”
听到这里,阳毅只觉得脑海中一片混沌,前世建立的历史观轰然崩塌!
合着汉初贯彻始终的政治斗争,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开国元勋、外朝功侯,而是吕氏外戚和周吕侯吕泽的旧有政治势力?
太后吕雉是被逼无奈?
惠帝刘盈不是能力不行,只是生不逢时?
本被阳毅以为是汉初政治、朝堂乱局之罪魁祸首的外朝百官,居然大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忠臣?!!
最让阳毅无法接受的是
最后得到胜利的陈平、周勃等逆臣,居然只是投机者!!!
这
不得不说,阳城延这一番别样的解读,虽然对阳毅的固有历史观带来的极大冲击,但仔细一想,还真没啥毛病!
吕雉是刘盈的亲娘,刘盈还是吕雉唯一一个儿子。
最重要的是:刘盈,可是吕雉的皇帝儿子!
对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吕雉怎么可能有坏心思?
再说吕氏外戚、周吕部旧,在刘盈为太子储君,又险些被刘邦废黜储位,以刘如意替代之时,帮助吕后保住刘盈储位的,可就是这些人!
这样一想,这些人自觉对刘盈有恩,在刘盈登基之后想得到一些回报,也就完全合理了。
至于外朝百官,虽然阳毅还是不愿意相信阳城延百官多为忠臣的说法,但有一点,是阳毅绝对无法忽视的。
如今在朝为官的人,百分百都是受到过刘邦恩惠的!
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百官功侯,无一不是刘邦亲手提拔起来,才达成如今的成就。
这样一群蒙刘邦知遇之恩的人,对刘邦的儿子,会有什么坏心思?
就算极个别人会有,也不可能是整个外朝,带着与这个时代普行价值观严重不符的恶意,集体和刘盈做对!
“这么说来”
“百官大都可以尝试拉拢一下?”
“吕雉那边,没准也可以动些心思”
想到这里,阳毅便迟疑的抬起头,望向眼前的老爹阳城延。
“大人当知,儿自那日军议,便已同陛下荣辱与共往后,儿亦当为陛下之肱骨。”
“于儿日后为官之道,大人可有何教?”
对于阳城延,阳毅基本上完全信任。
但旬月以来得遭遇,让阳毅幸运的养成了一个十分宝贵,对未来至关重要的品质。
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保持怀疑!
所以对阳城延,或者说对阳城延身后的外朝百官,乃至于外朝多为忠臣这个说法,阳毅无法完全信任。
至于出言试探亲爹这件事,阳毅也没有太大的负罪感。
万一老爹也被人骗了呢?
再说了,二人亲生父子的概念,恐怕也只在生理学上成立在情感层面,阳毅谈不上有多爱戴阳城延
“混账东西!”
一声呵斥脱口而出,阳城延的目光当中,却不见丝毫愤怒。
“璞玉,璞玉啊”
佯装恼怒的瞪大眼睛,又装摸做样的调整呼吸许久,阳城延才略带些幽怨开口。
“为父能有何教?”
“为人臣者,自当唯主君之命是从阻主君行差纠错,致使母子反目!”
“为朝臣者,则当以安稳朝局为首要,凡使朝野动荡之事,若非不得已,自当竭力相阻!”
言罢,阳城延便似是个受委屈的孩童般,颇有些可爱的闷哼一声,将头别向一旁。
听闻阳城延这番话,阳毅也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对老爹咧嘴一笑。
“大人恕罪,恕罪”
待阳城延面色稍回暖,阳毅才又靠近案几,略带些迟疑道:“如此观之,太后所恶者,非为陛下之肱骨,而乃外朝百官。”
“既如此,儿恐当官复原职,复为侍郎。”
“唯有如此,方可使太后知儿非外朝耳目,而乃陛下肱骨?”
听阳毅说起正事,阳城延纵仍有些恼怒,也是不由正了正面色。
“然。”
“若欲使太后息怒,免降罪于吾阳氏一门,二郎确当官复原职,日夜侍立于陛下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