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40章小看古人了  我在良渚当国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叶青当然积极支持族人向往文明的举动。

便给噜噜等做木工的人,下了大量打制八仙桌和条凳的任务。

几个陶轮也让给了族人使用。

他觉得陶轮制陶还是太慢,只适合制造有个性的艺术品,不适合大批量制造日用品。

他准备制造一套手动冲压装置,来大批量制造普通的日用陶器,如,碗、盘这些。

虽说部落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陶器。

可是,外面还有别的部落,制出的陶器,还可以和其他部落进行交易。

陶器目前来说,制造成本是最低的,比麻布、粮食都更适合用来大批量交易。

昨天听了族长和几个老人商量的内容,部落需要要向汪芒国纳“贡”了。

原身“青”的记忆并未有这个信息,穿越过来,叶青一直忙于对抗危机,没有关心过外面的情况。

听到外面还有一个“汪芒国”,还需要给其纳“贡”,叶青惊呆了。

仔细询问了之后,叶青大开眼界,才发现自己远远低估了古人。

原来,防风氏和周边的部落都是出自汪芒国,都是从汪芒国分支出来的。

古人重视传承,汪芒国便是各部落的祖地、宗主。

祖先是要祭祀的!

但各个部落都分立了氏族,远离了祖地,不可能经常回祖地祭祀祖先,所以,便由汪芒国代为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需要贡品,这个总不能也让汪芒国全部承担啊,于是,纳“贡”就出现了。

各个部落,在种植的水稻收获之后,便将收获的一部分送到汪芒国,献祭给祖先。

纳贡原则上是按部落的人口数量来缴纳的,但实际并没有强制要求,也并没有人来统计你部落的人口。

完全是部落自愿缴纳。

子孙祭祀祖先,天经地义,有一个子孙后代,便出一份“贡”献。

如果纳贡少了,部落本身就会不安。

那代表着有部分族人,将不能得到祖先的承认,死后也不能归入祖先所在的世界,相当于被驱除出了族群。

这对族人来说,是非常恐惧的事情。

而纳贡的时间,也是各部落进行交易、婚配的时间。

各部落会带上准备交易的物品和适婚男女,在这个时间进行交易和婚配。

这就是一个集会。

而在这个交易集会上,有一样商品,每个部落都是必需的,且只有汪芒国拥有。

那就是盐!

没有纳贡的部落,是会被排除在盐的交易之外的。

如果无法通过交易获得盐,盐,就要部落自己想办法了。

而在这个时代,单个小部落是没有办法想的,技术、人力都办不到。

盐是海盐,周边部落到海边的距离,一百多公里。

这个距离,在现代不算什么,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去海边制盐,先不说有没有掌握制盐的技术,单单是跨越这么远距离,调动人力物力都是不现实的。

野外,河流水泽密布,在没有发明水面通行工具舟楫的情况下,那是寸步难行。

独木舟和竹筏,载人还行,却无法承载大量物资。

这还没有计算野兽、鳄鱼等袭击的危险。

听到这里,叶青恍然大悟,心里立马冒出一个字眼,“垄断!”

就说嘛,完全靠自觉来纳贡,怎么都不现实。

一个部落分立出来,就算开始的几代人还在惦念祖地,可是经过几代人之后,后人对祖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印象了。

祖地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人心是复杂的,将自己的劳动收获白白送给别人,心底里是怎么都不愿意的。

至于祭祀祖先,自己自立一个祖地不就好了?

族人都生于斯、长于斯,居住地立为祖先祭祀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汪芒国也是一个部落,是一个比其他部落大了很多的部落。

它比其他部落大,并且还能持续不断地往外分迁部落,原因在于所处地理位置。

汪芒氏先祖选了个好地方啊!

这片地带的部落,食物主要来源自水稻种植,这种食物获取方式,比渔猎要安全、稳定的多。

这促使了人口大量繁衍,也是汪芒氏能繁荣的原因。

而种植水稻,在没有发明灌溉技术的时候,种植地点便极其重要,只能在河边滩涂开辟水田,进行种植。

适合开辟成水田的滩涂有限,这便决定着一个地方的人口容纳上限。

防风氏部落本来开辟的河边滩涂水田也就不到百亩的样子,200来人就是部落人口的上限。

再多,养不活。

而汪芒氏所处的位置,便极其优越,能够开辟的滩涂水田,是防风氏部落的十倍之多。

部落极限人口也就保持在2000人左右。

多出这个人口数,便也要往外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