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北朝来使  大吴圣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献书喻怀,施及中土,岂不泰哉!此昭心之大愿也,敢不承受。若不获命,则普天率土,期于大同,虽重干戈,固不获已也。”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句话,这华夏大地动乱了六十多年,该统一了,现在我把蜀国三下五除二就给锤平了,本来想把你也一起收拾了,但我考虑到战争太残酷,不忍心让吴国的百姓也生灵涂炭,所以暂且放过你,你最好乖乖归顺,不然下一个被锤的就是你了。

“外臣此来,没有国书,这是相国大人的私信,相国大人一片慈悲之意,拳拳之心,还望陛下不要会错了意。”徐绍优雅而不失礼貌地笑了笑。

“哼!”孙皓突然长身而起,随手将书信掷于地,“天下虽大,有资格与朕平等对话的,唯有你们魏主,他司马昭算个什么东西,敢跟朕这么说话,反了他娘的!”

“陛下!”徐绍抗声道,“外臣也说一句不中听的,能在这里唤你一声‘陛下’,已经是我相国大人格外开恩了。这大国使臣,历来是不拜小邦之主的......”

“放肆!你这狼心狗肺的叛徒,欺我江东无人邪?”丁奉一声怒吼,长刀已经拔出,“陛下,臣请诛此獠!”

“请丁将军暂息雷霆之怒。”陆凯出列道,“徐绍、孙彧,你二人本系我大吴故将,尤其是你孙彧,你还是我大吴的宗室。昔日孙綝乱政,丧师祸国,致使你们陷入绝境,不得不降于北虏。先皇和当今陛下仁慈,体恤你等的处境,从未曾怪罪,就连你们的家属,现在都还安顿得好好的。可你们今日确实在为虎作伥,在故主面前骄横跋扈,是铁了心要做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乎?”

“陆大人折煞我等了,”徐绍依然一脸倨傲,“别的话多说无益,还请陛下思量清楚,勿谓言之不预也,外臣先告退了。”

言毕,徐绍、孙彧径直走出殿外。

孙皓没有出言阻止,更没有让人把他们绑起来宰了,尽管他内心很想这样做。

“臣等无能,致使陛下受今日之辱!”丁奉哽咽道。

群臣沉默着,很多人在掩面拭去脸上的泪水,陆凯、万彧面色铁青,王蕃、韦昭须发贲张。

人心尚在,大家还是知耻的。看到这一幕,孙皓很宽慰。

——————

散朝后,孙皓秘密召见了徐绍、孙彧二人。

“今日之事,吾也是情非得已,还请贵使多多海涵。”此时的孙皓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跟一个小媳妇一样赔着小心。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说过话了,上次还是在另一个时空,作为一个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向助教姐姐卖萌求情。

“理解,理解。”徐绍笑道,“只是不知陛下是怎么打算的?”

“寡人非常愿意与魏朝交好,我们同为华夏之邦,理应携手共致太平,而非互相攻伐。”

“理是这个理,”孙彧道,“然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今我大魏早有席卷天下之势,唯有这江表尚未归附,陛下怎么看待此事呢?”

“也许我们的后代比我们更聪明,我们为什么不能搁置争议,留待后世解决呢?”

“陛下此言大谬!”徐绍喝道,“陛下春秋鼎盛,恐怕是避不过那一天的。既然是密谈,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当今有识之士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天下重归一统,不会超过十年,况且......”

徐绍顿了顿,认真地看着孙皓的眼睛:“有句话,外臣说出来,可能会掉脑袋。”

“贵使但说无妨。”

“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

此言一出,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片刻,徐绍又道:“陛下可有疑问?”

“寡人却以为,并吴的大概不会是魏。贵使,你们觉得自己是曹氏的臣子,还是司马氏的臣子?”

二人一时语塞。

“行了,事情发展到如今,已经没必要再过多掩饰了。你们的相国就是昔日的魏武,这没什么可争议的。我也告诉你们一句心里话,请你们转告你们的相国大人,寡人愿降司马氏,不是曹氏。”

“陛下是说......”徐绍有点懵了,他没想到孙皓玩这么大尺度。

“将来司马氏革新之日,吾愿举江东之地以礼来降,以示司马氏之天命。我只求保全我孙氏之宗庙香火,和我的富贵,一如山阳公、安乐公一般。”

“外臣一定把话带到。”

......

二人走后,孙皓沉默良久,拿起手里的铜镜照了照自己的脸,突然狠狠地摔在地上裂成八瓣,恨声道:“恶心!”

——————

在孙皓的指示下,吴国上下对魏使礼遇备至。使团临行之际,孙皓不仅送还了徐绍、孙彧的家人,更是把所有降魏之人的家眷全数奉还,并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带着孙皓写给司马昭的亲笔信同行报聘。

当然,投降的事是不可能见于书面的,那本来就是孙皓忽悠司马昭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