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新婚  大吴圣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朕的眼里,这个天下,比秦始皇眼中的天下,还要大得多......”

孙皓突然兴致勃**来,开始勾勒起一幅宏伟的蓝图,从夷州讲到东瀛,从辽东谈到三韩,最后,孙皓说起了一个传说。

“......从前武王伐纣,攻破商都朝歌,纣王自焚。但此时,正在征伐东夷的攸侯喜十万大军却不知所终,连同林方、人方、虎方部落的人,总计二十五万之多,就这么凭空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传说他们一路东渡,在今天的三韩地区有过停留。当时纣王的叔父箕子不愿臣服周朝,也去了朝鲜。有些人就留下来做了箕子的臣民,但朝鲜养不活那么多人,所以大部分人继续航行。

后来他们遇上了风暴,死难了不少人,但他们还是有人活了下来,到了一片新的大陆。据说那是一片非常广袤的土地,沃野千里,根本不需要精心耕种,随便撒一把种子就能获得丰收。当地的土著连马都没见过,看到马就以为是天神下凡。那真是一块大得没边的福地,人们常常说巴蜀是天府之国,但如果你能看到那块土地,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府之国......”

“这些都是真的吗?”丁如意好奇地问道,“陛下又是怎么知道的呀?”

“哼,朕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啊......说笑了,所以这是个传说嘛,但是你要知道,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战国时齐人邹衍提出了大九州说,很多人认为那是虚妄之言,但齐国海贸发达,与海外夷人交流颇多,朕认为,这些事情并不仅仅是传说。

我朝的海贸也同样繁荣过。交趾郡还没丢失的时候,海贸给我们带来了堆积如山的奇珍异宝。你想想看,那些夷人这么有钱,他们生活的土地真的是蛮荒之地吗?他们那些小破船都能划过来,我们难道就不能派遣士卒去征伐它们的国家,抢夺他们的土地,掳掠他们的人口?只要朕把水师整顿好了,我们肯定能做到的。

如意,昔日二宫之争的惨案,朕希望它永远也不要再在我大吴的宫廷上演了。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天下很大,容得下我孙家的父子兄弟,甚至容得下整个华夏的才能之士。有件事朕可以向你承诺,如果我们有了儿子,他虽然不能去觊觎太子之位,但朕一定让他也能封邦建国,不用手足相残,也不用谨小慎微。

朕希望从朕开始,我大吴的宫廷能够永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陛下放心,臣妾一定协助皇后稳定后宫,为陛下分忧。”

“朕说过,不会一直让你困在这方寸之地的。朕要让你也成为妇好那样的英雄!”

......

翌日晨,孙皓领着丁如意去向太后和皇后行礼。

冬日的清晨那刺骨的寒冷让孙皓根本不想离开他的安乐窝,可是这礼节也是破的,只好辛苦一下了。

本来气氛十分和谐,何太后端详着丁如意,越看越喜欢;滕皇后也没有意见,她并不是妒妇,只要她是皇后,她的长子孙瑾能做太子,对别的事,她是极其宽容的。

何太后让侍女取来一只手镯,套在丁如意的玉臂上:“这是当年皓儿的大母大懿皇后赐下的,是一对。一只给了张妃,一只给了哀家。后来文皇帝被奸人逼死,张妃殉情,临死前将她的手镯交给了哀家,嘱托哀家照顾好她的儿女。哀家当年赐给皇后的就是张妃那只,今天哀家把我自己这只赐给你,希望你们姐妹能同心同德,就像当年我和张妃一样......唉,这大喜的日子不该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不过相信将来不会再有了......”

“是啊是啊!”滕皇后笑道,“肯定不会再有了,现在陛下做了皇帝,谁还敢欺负我们?”

正当大家说笑着,相谈甚欢之时,一名内侍走到孙皓身边耳语道:“陛下,左丞相求见。”

“哼,这苍髯老贼,大喜的日子也不让朕安生!”孙皓恨恨道。

“皇帝不可胡言。陆公乃是社稷之臣,你当亲之信之才对。”何太后板着脸道。

“儿臣知道了,在这说他又听不见。”孙皓邪魅一笑。随后就整肃衣装出去了。

“陛下,”陆凯躬身道,“臣有罪。陛下大婚,本不应多加滋扰,奈何各地州牧太守陆续上京述职,事务繁杂,千头万绪。故臣冒死以告陛下,愿陛下莫贪图春宵之欢,勤政爱民,方合天下万民之望。”

行了,你能有什么罪呢。朕来都来了,还能怪罪你不成?孙皓暗暗吐槽道。

不过明面上,孙皓还是微笑道:“有陆公这样的贤相,乃天下万民之福,朕当时时以陆公之言自省之。陆公,苍梧太守陶璜到了吗?”

“回禀陛下,陶璜已经到了两天了。”

“传他来见朕,朕要让他第一个述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