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带走调查  千机变:穿越诸天扭转历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扒在门口观望的林默和左千秋二人虽然没有说话的权利,但光是看着殿内剑拔弩张的压抑气氛,二人都不约而同的感到咽了口口水。

“这大将军迟迟不开口,真是急煞人也。”

左千秋早就忘了自己那个“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别问”的告诫,和林默一样沉浸在这场大汉王朝最机密的八卦中。

“不应该啊……”林默嘀咕着道。

“怎么不应该?”左千秋不解,似乎林默语气里对会议内容有所了解。

“大将军不应该如此沉默。”林默解释道。“国之大事在嗣与戎。武帝有六子,如今能够继位的只有广陵王和昌邑王两派,大将军昨夜和大司农田延年在宫中已经筹谋了一夜,应当早就有所决断,怎么此时倒像是刚刚获悉似的?”

左千秋被林默的话大动,若有所思的点头:“有道理啊,小林子你这脑子果然好使!”

林默继续道:“还有这田延年似乎也不太对。”

左千秋连忙望向田延年,只见昨天晚上还出谋划策的大司农,在群臣争议的时刻,反倒是躲到了大将军的身后。

“许是昨天晚上商议后,困了?”

林默摇头:“昨夜左兄你也见到了,那田延年处处看张安世的笑话,摆明了是对其他重臣抱有敌意,恨不得自己上位取而代之,是个野心极强之人。今天这会上,他怎会将拥立新帝的不世之功让给蔡谊和陈辟兵之流?”

左千秋顺着林默的思路想,突然倒吸了一口凉气。

“小林子,你说……大将军不会是想自立为帝吧?”

林默摇头:“你说的我想过。可大将军如果那样安排,首先这前殿外就不能只是你我两个人把守,恐怕一个营卫都不够。再有,历朝历代自立者,无不是先抛出自立的决断,再看诸臣的立场,哪有向大将军这样,等着重臣推选自己吗?”

“哦……哎,何为历朝历代?难道除了前秦,还有皇帝吗?”

左千秋冷不丁的一句话,惊得林默差点漏了陷。他连忙解释:“啊……先秦有夏商周,再往前有三皇五帝,那时的君主据说都是推选上来,德高望重能者居之,不看血缘宗法的。”

左千秋正要夸奖林默博学,只听里面霍光开口,二人屏气凝神,尽皆聚过神去。

“诸公且慢,且慢。”

在群臣叽叽喳喳的议论之后,霍光开了口。

“诸位的意思,霍光已经明白了,所议者,不过是广陵王与昌邑王。二王皆是世宗血脉,虽有不足,但都有入继大统的资格。眼下陛下……”

他说着,突然有些哽咽的望向刘弗陵的棺椁,然后带着悲痛意味接着说道:“先帝已逝,皇后仍在。无论二王谁继承大统,今之皇后都是明之太后。容霍某禀明皇后,改日再议。”

蔡谊听到“改日再议”,心头像是泼了凉水一般失落。他豁出身家性命推选昌邑王,同时也是正式站到了广陵王刘胥的对立面。

那广陵王终究是实力雄厚的藩王,一旦知道大位未定,而挡路石就是自己这个御史大夫,难免不会派出杀手彻底铲除自己。当年长安城中可是没少发生诸侯王谋杀当朝大臣的事情。

今天的朝议只有定下来昌邑王的新君资格,彻底绝了广陵王的野心,他蔡谊才能安心。

蔡谊见霍光要走,连忙道:“大将军,议立新君乃是大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此事迟迟未定,候选人选一旦泄露出去,难免不会横生事端。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霍光的脚步,在听到蔡谊口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八个字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就连一旁的田延年,也猛然回头,眼中充满了惊诧。

“蔡公,你刚才说什么?”霍光剑眉竖起,眼神像利箭直插蔡谊的心脏。蔡谊从来没见过霍光如此严厉,一下子吓了个激灵。

“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霍光走到蔡谊面前,以极大的威吓之力罩住了怯懦的御史大夫。

“蔡公觉得,新君之事是谁能断?这个乱,又是何人作乱?何人受其乱?”

在朝议之前的讲解中,田延年并未告知诸臣昨夜刺客死前高呼的口号,正是这两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蔡谊不知所以,还以为自己哪里冒犯了霍光,连忙向后退了几步道:

“蔡某思念先帝,言语不当,还请大将军恕罪。”

霍光环视重臣,见众人都被他突如其来的威势吓得低了头,才说道:“诸位都是朝廷公卿,自然是知道,今日之事乃是天机,不得泄露。但凡老夫听到坊间有关于今日朝会的一句流言,还请诸位不要怪老夫不讲同僚情面。”

面对颤栗的诸臣,霍光最后说道:“先帝刚去,长安城有些妖孽就忍不住冒头。还请诸位行事小心谨慎,这是为大汉社稷计,更是为诸位的身家性命计。”

霍光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向大殿正门。林默和左千秋连忙打开中门,将耀眼天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