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也是使坏!
在小说情节之中,将读书人或者说文人以及文官集团,最引以为傲的科举,其中的门道以及各种潜规则全部亮出来了。
毕竟在清末综影世界待了那么长时间,又在现代社会了解过一些信息,对于科举考试的内情相当了解。
此时,通过男猪脚陈世美经历的种种,有条不紊的将这些内情一一道出。
比如,和所谓的同年好友混熟了后,从其口中得到的一些信息,相当的惊人。
这位同年出身某个书院,据他所言各家书院几乎将举人的名额全部包揽了。
留给其余参考士子的机会和名额,少之又少!
至于各家书院如何在封名的情况下,包揽一届考试的绝大部分举人名额?
倒不是明目张胆的舞弊,其实手段相当简单。
看文风,看行文习惯,还有某些颇有特点的个人写作风格。
那些书院出彩学生,他们的文章水平,还有各种习惯,各大书院高层都是十分清楚的。
一旦作为考官以及阅卷官,自然而然会有所偏向。
想想看,凡是和书院学生水平差不多的考卷,基本上都过不了考官这一关。
每三年一届的秋闱,录取的名额就那么多,各大书院一分过后,还能剩下几个?
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考上举人的非书院学生,不是运气特别好,就是自身的本事确实厉害。
那位喝醉的书院举人很是不客气表示,若非看到陈世美很有希望得中进士,他想混进书院举人的圈子里,那是做梦。
无意中听到了这番‘酒后吐真言’,陈世美心中十分震动。
下意识的,对书院举人多了几分防备和排斥。
当然,表面上依旧如故。
这些情节,听在听众耳朵,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不是此中存在,怎么可能了解其中的内情?
只能说,听了故事后才知,那些着名书院为何那般受欢迎,而且名气也是越来越大,原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不知道寻常听众是什么心思,反正那些出身贫寒,又非书院出身的读书人,估计心里哇凉哇凉一片。
当然,尽管心中一片愤慨,却也不会贸然闹腾,毕竟这只是一本小说故事里的情节么,当不得‘真’。
只是,这个故事的情节也太特么真实了。
不管是谁听了,都有一种相当夸张的真实感涌上心头。
“不能让这样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了!”
京城可是文官集团的大本营,《陈世美别传这样新奇的故事刚一出来,就有不少文官听过。
只是后来,感觉越听越不对味。
故事情节倒是比较平澹,可里头揭露的科举弊端,却是叫他们坐不住了。
尽管,故事里的朝代乃是宋朝,可怎么给听众的感觉,都像是本朝呢?
宋朝可没有童生试和院试一说,只有解试和会试两层考试。
当然,寻常百姓或者对历史不了解的读书人,根本就不清楚这个,很容易套用本朝科举制度。
几位感觉不妥的文官,立即将消息传到高层那,想要禁绝《陈世美别传的传播。
只是,他们的期望注定要落空了。
京城不仅只是文官集团的大本营,同样还是皇族力量最强大的区域,还是勋贵集团的老巢。
文官集团想要出手禁绝《陈世美别传的传播,也得问问勋贵集团答不答应?
总之,有了阻碍想要禁止《陈世美别传的传播,基本不太可能实现。
而这时,《陈世美别传的故事,又显露了一波大瓜。
男猪脚陈世美自觉学业有成,自身的水平不低,便和同省童年一同赶赴京城参与春闱会试。
在此期间,只是给远在老家的妻子秦香莲写了一封信告知。
不仅如此,其在省城认识的红颜知己,还有看对眼的青楼花魁,甚至连消息都没得到就被其抛弃。
此时的陈世美,已经颇有传奇故事中的混蛋性格。
只是到了京城后,陈世美再遭心灵重创。
同行的书院举人,直接将其抛在脑后,整天不是拜见这位翰林,就是递帖探望某位同书院出身的吏部郎中。
不仅如此,他们还十分积极热情的参加各省书院举人,联合举办的文会,往往都会有京中官员参加。
而这些,陈世美都没有资格参与,谁叫他不是书院举人?
他能参与的,就是一些出身贫寒的举人,举办的寒酸文会。
心理落差有些大啊,原本在省城那边备受关注的他,来到京城后便成为了无人注意的小透明了。
更要命的是,从同行出身书院的举人,醉酒后吐露的真言,犹如晴天霹雳将他炸得外焦里嫩,一时间心慌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厮酒后吐狂言,除了会试三鼎甲,还有第二档次